当投顾承诺变空谈:一位股民的维权退费之路
“老师,你不是说这只票稳赚20%吗?怎么现在跌了30%还让我补仓?”杭州的王女士(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绿油油K线,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她向某持牌投顾公司支付了5.8万元服务费,换来的却是账户缩水近半的残酷现实。
一、光鲜宣传背后的真实体验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去年刚退休的上海张阿婆(化名)用”阿拉养老钱”买了某投顾的”年度金股组合”,结果6个月亏损12万;深圳IT工程师小李(化名)被直播间”首席分析师”的激情演讲打动,缴纳3.2万会员费后却发现推荐的股票与公开研报高度雷同…
这些投资者都遇到相似情况:
- 服务内容缩水:承诺的”一对一专属服务”变成群发消息
- 风险提示缺失:只强调”历史战绩”不提示市场风险
- 费用解释模糊:签约后冒出各种”升级服务””附加费用”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立即咨询退费 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行业里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通过与十余位从业者的深度交流,我们发现某些投顾机构存在这些操作:
1. 业绩包装的”障眼法”
- 只展示盈利股票,对亏损标的闭口不谈
- 使用”模拟盘收益率”冒充实盘业绩
- 将服务期间偶然上涨的股票全部归功于自己
2. 服务分级的”连环套”
“刚开始说交2万就能享受VIP服务,后来不停推荐8万、15万的高端套餐,跟买房中介推销车位一样烦人。”——广州投资者陈先生(化名)描述道
3. 风险控制的”纸上谈兵”
虽然合同都有风险提示条款,但业务员口头常说:”跟着我们老师操作绝对没问题”、”现在就是抄底良机”
三、维权退费的关键突破口
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我们发现这些证据最有效:
- 宣传材料与实际不符:保存宣传单页/聊天记录中的收益承诺
- 服务记录缺失:核对是否提供承诺的研报、操作建议次数
- 费用争议:查证是否存在未经同意的扣费项目
“最庆幸的是当时留了个心眼,把业务员说的’至少赚回服务费’那句话录了音。”成功退费的南京周先生(化名)分享道
四、理性投资的自保之道
- 三查原则:查牌照、查投诉、查历史公告
- 费用确认:要求书面明确所有收费项目及标准
- 服务留痕:重要沟通尽量通过文字留存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服务承诺未兑现等情况,建议通过专业渠道维护权益。小羊维权团队专注证券服务纠纷调解,成功帮助多位投资者减少损失,咨询热线:📞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不成功不收费。
(注:文中案例均为化名处理,具体纠纷细节已做脱敏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