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顾问承诺落空?看这位股民如何依法追回29800元服务费
“老师,您当初说的每周三只涨停板呢?”杭州股民老陈(化名)盯着绿油油的账户,手指颤抖着按下发送键。三个月前缴纳的29800元投顾服务费,换来的却是账户30%的亏损。这并非孤例——去年某持牌机构因”服务承诺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详见〔2023〕XX证监函第XX号),而老陈的遭遇正是这类现象的缩影。
一、甜蜜承诺背后的苦涩现实
“阿拉上海人讲’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当时真的被说动了心。”老陈回忆道。去年10月,某持牌投顾公司的业务员通过”免费诊股”建立联系,随后展示的”VIP客户6月收益表”显示平均收益率达82%。在”限时优惠”和”名额有限”的话术催促下,老陈购买了29800元的年度投资顾问服务。
签约后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
- 所谓的”专属策略”竟是公开网络可查的常规分析
- 承诺的”盘中实时指导”变成收盘后群发模板消息
- 重点推荐的3只股票中有2只出现20%以上回撤
“就像买了辆保时捷,到手发现是二手奥拓。”老陈苦笑着比喻。这种服务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的情况,已违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关于”客观、审慎”提供服务的要求。
二、维权路上的三大关键转折
1. 证据收集:魔鬼在细节里
老陈翻出所有沟通记录时发现:
- 业务员在微信中明确承诺”年化收益不低于50%”(截图存证)
- 电子合同中的风险提示条款被设置为最小字号(公证网页)
- 实际服务内容与宣传手册存在7处明显差异(对比清单)
2. 协商策略:以理服人
通过专业指导,老陈采取了”三步走”方案:
- 先向公司客服正式提出服务异议(保留工单编号)
- 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指出宣传与事实不符
- 出示前期成功调解的类似案例(隐去隐私信息)
3. 达成和解:各退一步
经过15天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
- 公司退还85%服务费25330元
- 老陈签署保密协议终止争议
- 公司承诺整改服务流程
“能拿回两万五已经超出预期了。”老陈坦言。这个案例揭示:当遇到服务承诺不兑现时,系统性的证据整理和依法沟通往往比情绪化投诉更有效。
三、防患未然的四个忠告
- 查资质:通过证券业协会官网核实投顾资格(输入机构名称即可查询)
- 留痕迹:重要承诺要求书面确认,微信记录定期备份
- 看条款:特别关注合同中关于业绩承诺、服务内容的描述
- 量力行:警惕”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等绝对化表述
广东股民阿强(化名)有句口头禅:”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粤语:世上没有免费午餐)。他曾在类似情况中通过专业协助追回服务费,现在成了朋友圈里的”防坑达人”。
如果您也遇到投顾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的情况,不必忍气吞声: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法律提示:根据《证券法》第136条,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勤勉尽责,对所依据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若您认为服务机构未尽到法定责任,可在事实基础上依法主张权益。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注:文中案例经当事人授权使用,关键信息已做脱敏处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