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奶茶送纸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近日,据红星新闻报道,社交平台兴起奶茶“蹿稀营销”。在相关博主发布的视频中,买一杯奶茶店员会附赠一摞纸巾,“因为添加了益生菌/果蔬成分,喝了会蹿稀”。
把奶茶和蹿稀连在一起,不得不说,商家的营销真是有些无所不用其极。这种看似幽默、实则低俗的营销方式,将“蹿稀”作为产品卖点,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实质性伤害。
奶茶是一种高频消费饮品,而腹泻则是健康问题。商家故意用“蹿稀”这样的俚语表达,意图将健康问题娱乐化,消解了食品安全的严肃性。而且,这种对人的疾病戏谑化的用语,也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商家的本意,固然是想凸显其产品中“添加了益生菌/果蔬成分”,契合市场追捧“畅轻”款的潮流,“蹿稀”暗含排毒、瘦身等功能,也可以说正中年轻人下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意图在营销上的“剑走偏锋”,无可厚非。但如果路走歪了,搞翻车,恐怕就难收场了。
此类营销,利用了年轻人“玩梗”的心理,以“戏谑”包装商业意图,实则是在消耗品牌信誉和社会信任。比如,就有消费者质疑“做这种营销,我更怀疑是你们食物不干净”。
需明白的是,真正有创意的营销应建立在尊重用户、传递价值的基础上,而非总想着利用社交媒体“争议即流量”的传播特性,吸引关注。
还需看到的是,此类“蹿稀营销”,商家自身似乎藏得挺好。据报道,这类“蹿稀”效果的宣传,多是以“消费者体验”的形式呈现。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消费者体验”的内容,部分就来自企业注册的小号或专业推广人员。
从效果上而言,所谓消费者体验显然比商家的自我宣传,更具信服力,也能使品牌方在营销内容陷入争议时,避免站在风口浪尖。
但问题是,当营销内容本身存在不当关联和错误引导时,再炫的操作恐怕也枉费心机。
此前,因营销内容低俗、打擦边,导致品牌翻车的案例不在少数。营销本身也是商家形象的一部分,对此,尤需把握好尺度。
此次“蹿稀营销”引发关注,对品牌方乃至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个提醒,营销的尽头不是低俗、不是猎奇,更不是搞噱头,而是责任。营销需有度,否则,一旦引发负面舆情,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买奶茶送纸巾”,“蹿稀营销”可休矣。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