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行不“晕噪”:飞机/高铁/自驾三场景降噪耳机怎么选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技巧】假期路上,我们周围的噪音不止一种:例如飞机的低频轰鸣,高铁上的嘈杂人声等等。因此,选耳机别唯“降噪越强越好”,而是“先场景,后品牌”。还有就是看降噪架构(前馈/后馈/混合)、风噪抑制、耳压舒适、通透切换等。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降噪耳机,希望对你的选购有所帮助。

关于降噪结构:前馈(抑制高频风噪更容易)、后馈(低频引擎更稳)、混合(两者兼顾)。飞机舱更偏爱“混合 + 被动密封”的组合(大耳罩或密封性强的入耳式耳机)。

对于风噪抑制来说,看“抗风噪硬件+算法”——例如麦克风外网罩/导流和风噪抑制开关(部分品牌放在 App 里);有的新品把外麦做了网罩改良,实测对迎风环境更稳。如索尼1000XM6的外部麦网罩及12麦阵列,能带来更强的抗风噪能力。

耳压感也不容忽视。长时间开启 ANC 可能让敏感人群不适。这个时候如有“自适应”模式可顺滑、快速切换降噪深度。“自适应”模式在通勤和换乘频繁的旅途中也非常关键。当然各家的叫法不同——如 Bose 的 Aware + ActiveSense、索尼 的 Ambient/Adaptive、苹果 的 Adaptive Audio/Transparency,但核心都是“保留必需环境声,并压低突发噪音”。

以我自己的使用感受,苹果 AirPods Pro 系列(以及AirPods 4)做得就非常好,自适应降噪能带来非常谁舒适、自然的效果,不会因为过强的耳压感而令人头疼或不适。

最后,大家在选购降噪耳机时可以记住三点:1、飞机看“低频+密封”性;2、高铁/通勤看“自适应体验”;3、户外场景看“风噪与通话”。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舒适压倒一切:耳压敏感选降噪/通透切换顺滑、久戴不痛的那一款,千万别硬扛强密封性。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国庆出行不“晕噪”:飞机/高铁/自驾三场景降噪耳机怎么选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