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MBTI测试派对上的焦点,不同人格如何发朋友圈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朋友聚会的开场白不再是“吃了吗”,而是——
“你做MBTI测试了吗?结果是什么?”
你知道自己是外向还是内向吗?
你是不是总在社交后想“我怎么又说太多了”?
或者明明没熬夜,却觉得“今天灵魂被掏空了”?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
过去两年,MBTI测试像一场悄无声息的病毒,在年轻人的朋友圈、职场群、甚至相亲现场疯狂传播。
不是因为它多科学,而是因为它太准了——准到让你忍不住截图发朋友圈配文:“INTJ的我,终于有人懂了。”
什么是MBTI测试?别被名字吓到,它其实就是“性格版自拍滤镜”
MBTI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听起来像心理学博士的论文标题,但说白了——
它就是一套帮你搞清楚“你为啥总和同事吵架”“为什么别人刷剧上头你却想健身”“为什么你妈觉得你该结婚,而你只想养猫”的工具。
它用4个维度,把人分成16种人格类型:
- 外向(E) vs 内向(I)
- 感觉(S) vs 直觉(N)
- 思考(T) vs 情感(F)
- 判断(J) vs 知觉(P)
组合起来,你就成了ENFP、ISTJ、INTJ、ESFJ……等等。
每一种,都像一种“性格人设”,自带行为模式、沟通风格、甚至朋友圈文案风格。
举个栗子:你属于哪一型?看看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这样
🔸 INTJ(战略家)
朋友圈文案:「今天研究了三个宏观经济模型,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奶茶店总在地铁口开。」
配图:一杯冷掉的珍珠奶茶,旁边是摊开的《人类简史》。
评论区:没人懂,但点赞全来自同类型人。
🔸 ENFP(竞选者)
朋友圈文案:「刚和陌生人聊了2小时宇宙尽头有没有猫,我怀疑我上辈子是WiFi信号!」
配图:自拍+彩虹滤镜+一只歪头看你的猫。
评论区:「姐妹你太真实了!」「我也是!!」「求你下次带我一起发疯!」
🔸 ISTJ(物流师)
朋友圈文案:「19:00回家,20:00洗碗,20:30看书,21:30关灯。今日任务完成率100%。」
配图:一本翻到第87页的书,和一个贴了便利贴的闹钟。
评论区:「这生活太自律了,我看了想哭。」
🔸 ESFJ(执政官)
朋友圈文案:「周末和爸妈一起包了30个饺子,弟弟说他吃撑了,妈妈说她终于放心了❤️」
配图: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中间摆成爱心。
评论区:「妈妈看了都要哭」「求你多发点,治愈我周一的焦虑」
你看,MBTI测试不是给你贴标签,而是帮你看懂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它不评判对错,只说:“哦,原来你不是怪,你只是……不同。”
做一次MBTI测试,能带来什么?
✅ 更懂自己:原来我不是“社恐”,我只是需要独处充电;
✅ 少吵架:同事总说你“太冷”,其实你只是习惯用逻辑解决问题;
✅ 升职更快:知道自己的职业性格,选对岗位,效率翻倍;
✅ 恋爱更稳:你对象是INFJ?别逼他发朋友圈,给他安静的空间,他会悄悄给你写小作文。
MBTI测试不是玄学,它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加速器。
它帮你从“我怎么又这样”变成“原来我这样是有原因的”。
你在职场里是不是总被误解?
你在亲密关系里是不是总觉得“他不懂我”?
你是不是也想搞清楚——我到底适合做什么?
点这里马上测一测,看看你是哪一型人格!
👉 https://www.whygithub.com
为什么现在人人都在做MBTI测试?
因为年轻人终于不再用“性格内向”来贬低自己,
而是用“我是INFP”来骄傲地定义自己。
因为职场人终于明白:不是你不会沟通,是你和老板的性格编码不匹配。
因为情侣们开始说:“你不是矫情,你是Fe型情感需求高。”
MBTI测试,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它不是让你“对号入座”,而是让你看见自己,也看见他人。
你的朋友可能和你完全不同,快分享这个测试给他们:
👉 https://www.whygithub.com
最后一句真心话
MBTI测试,不是为了让你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想型”。
而是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轻轻对自己说一句:
“原来,我这样,也没关系。”
它不给你答案,但它给你理解自己的钥匙。
它不改变你,但它让你活得更清醒、更自在。
所以——
你,准备好认识那个真实的自己了吗?
点这里,花3分钟,做一次真正的自我认知之旅:
👉 https://www.whygithub.com
(测完记得回来评论:你是哪一型?我猜你不是ENFJ就是INTP,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