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在广州举行。
在大会展区,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到的“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加速融合,推动文明范式革新重塑”正在进行之中,诸多中国移动“亲戚圈机器人”前来亮相。
“未来以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为躯体,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为神经中枢的硅基生命将迎来群体性涌现。”杨杰认为,当AI持续释放在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上的“两个规模效应”,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碳硅融合共生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多场景机器人集中亮相,展现碳硅融合实践
“本次大会机器人参展规模、创历届之最。”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刘扬说。
大会展区的入口处就有一家无人餐厅:这里有跑堂的“店小二”、倒茶的“茶博士”、能开冰柜门取物的“果奉仪”还有蒸包子的“点心郎”。从体验感上来说,单看每一个提供服务的机器人都是先进科技的代表,但中国移动的目标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实现整体的调度——每个机器人的工作进度,整体订单完成都在数字面板上清晰可见,所有工种自主协作。

在独立展区,智元机器人带来了明星产品矩阵。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智元远征A2化身专业的接待导览员,智元灵犀X2从高难度跑酷到灵动舞蹈的表演都不在话下,全靠智元文娱商演解决方案支持。智元精灵G1机器人是工业智造与物流分拣的能手,更是数采训练解决方案的核心,为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持续进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真实数据燃料。据现场了解,这也是目前出货量较大的一款机器人。四足机器狗D1 Ultra则是“巡检专家”,内嵌强化学习运动算法,能广泛应用于安防巡逻、科研教育等场景。
这些能跑、能跳、能协作的硅基个体,正是中国移动亲戚圈机器人生态中从工具到伙伴的具象化实践。它们正从展区走向千行百业,也是中国移动亲戚圈机器人不断“成长”的缩影。
在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移动智企展区,有搭建的无人药店、无人值守小店等实景化平台,也体现出普通生意中体现“碳硅共生、合创AI+世代”。银河通用机器人的参展代表在无人药店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业内还在努力拼“可交付”,这需要成本的下降和机器人更丝滑地切入工作流程。“我们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是因为他们能帮我们带来更多真实的场景应用,是很好的渠道推广。”

“其实在一些省的省公司营业厅里,机器人已经在替代员工做一些服务的展示、产品的介绍。这些简单的业务范围也深受用户的喜爱。后续我们也将携手合作伙伴,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家庭团队广泛业务演进升级,让每个用户都能享受到更加智慧、更温暖、更安全的智慧家庭体验。”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张锦卫说。
家庭也是重要的场景。今年,中国移动依托智家中心成立“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标志着中国移动正式进军具身智能新蓝海。张锦卫说:“DeepSeek的爆火,也让深层次人工智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受益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家庭产品供给,做大产品规模,助力提升市场的增长。”
联动 上下游 ,共筑碳硅共生生态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发现,中国移动的机器人采购主要集中在2025年,其中以杭州研发中心最多、广东、海南、湖北、江苏地区都有涉及。多家展商表示,中国移动并不是简单进行采购,后续还会联合进行多种方案的开发。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这个总预算超过1.2亿元的“大单”引发业内关注。
“各家的优势很不一样,像我们其实就是以零部件见长。”钛虎机器人工作人员这样介绍。公司专注电驱动与人形机器人,提供轻量化关节与协作机器人产品,并能够提供定制化。这些零部件还可以应用在工业母机、汽车等产品上。在“联创+”联合实验室(广州移动·钛虎机器人具身智能共创中心)里,两家还在研究面向家庭场景的轮臂机器人解决方案,并联合拓展定制化人形机器人集成与技术服务项目与面向文旅场景的人形机器人项目。
可以说,中国移动不是简单关注机器人本体,现场也有诸多机器人上下游厂商进行展示,他们都是构成中国移动亲戚圈的有生力量。戴盟机器人由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孵化,致力于研发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感知、触觉灵巧手软硬件产品及“以人为中心”的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戴盟技术人员身着DM- EXton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流畅地控制着人形机器人Sparky1。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凭借视触觉传感器DM-Tac W和视触觉灵巧手DM-Hand1获得了国际认可并斩获海外订单,已有产品出口欧美地区,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千片级规模的稳定量产。

“中国移动在机器人研究的投入力度很大,他们很多的机器人在触觉传感器上有在和我们合作。”他山科技展台工作人员展示了他们自研的触觉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具备高精度三维力实时感知,可进行材质识别、接近觉感知,同时实现了多触觉传感单元的动态协同感知,有效促进了人形机器人场景闭环及泛化能力,提高了人机交互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中国移动也在采用这款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及触觉感知算法用以解决触觉多维感知信号同时解析的难题。
要想实现硅碳价值一体化共创还有很长的道路,但趋势已不可逆:硅基个体将从设备工具升级为协作伙伴,组织形态加速向“人机协同”演进,“超级平台”“一人公司”加快崛起,“碳硅共生”文化加速形成,引发组织体系、伦理规范、法律制度等系统性变革。
杨杰认为,硅基生命群体性涌现意味着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广泛普及,硅基个体规模将远超人类,形成新的“人才红利”、出现新的“360行”。而脑机接口、生物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将推动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在生理、认知层面逐步融合、共同进化,催生外骨骼、赛博格(即半机械化人)、数字生命等碳硅融合的生命新形态,帮助人类提升身体机能、突破认知瓶颈,实现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跃升,将是硅碳形态深层次融合。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