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6日 18:26:49
品茗科技(688109)被市场寄予“下一个上纬新材”的厚望。
10月29日,上纬新材正式公告,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最终获得公司63.62%的股份。智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成为上纬新材的实际控制人。
自7月收购案消息公布以来,上纬新材股价持续攀升,并成功晋级今年首只“10倍股”。截至10月30日复牌当日,公司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600%。
这场由“国家队+AI”概念点燃的资本热情,正在品茗科技上演。
9月24日,品茗科技宣布将向北京通智清研转让15.92%的股份。消息一出,资金蜂拥而入,公司股价从公告前的49.08元/股,一度触及147.88元/股高点,涨幅近200%。
尽管公告明确表示,本次转让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变更,但有观点认为,相对于买壳的控制权转让,大额协转更适用于业务协同与资产注入。当AI科研“国家队”的技术实力、独角兽企业的商业化能力,与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产生化学反应时,将见证更具想象力的故事。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此次交易标志着一个新模式的开启:以AI国家队为代表的顶尖科研力量正亲自下场,通过入股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为其前沿技术寻找最直接的产业插座。未来,A股中一批传统公司的价值或被重新定义。

深耕工程建设信息化,业绩蝶变
一是深耕工程建设信息化领域,产品及客户持续拓展,业务涵盖多领域,用户群全覆盖;
公开资料显示,品茗科技成立于2011年7月,公司深耕工程建设信息化领域十余载,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建造技术和产品提供商,2021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两大核心板块:建筑信息化软件和智慧工地产品。

智慧工地产品方面,品茗科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建筑工地提供全面的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
近年来,公司全力拓展基建业务,立足线性工程、能源、水利三大核心板块,构建覆盖多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矩阵。比如,在水利工程领域,公司成功与中国华电、中电建成都院、中电建昆明院等头部企业合计达成千万级的合作。此外,公司还参与了雅江水电站部分工程项目。
建筑信息化软件方面,品茗科技涵盖了数字造价、施工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等多个子领域。
近两年,基于业务结构调整,公司正持续提升软件业务的营收比重。一方面,公司在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尤其是面向岗位级的效率型软件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具备优势;另一方面,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具有高毛利、快速回款等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质量。
2025年上半年,品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25%;归母净利润3123.34万元,同比增长270.11%。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9.71万元,同比增长262.64%。
积极布局AI,重塑竞争逻辑
建筑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但也是数字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根据麦肯锡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从全球各行业对比来看,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仅高于农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可见,全球建筑行业信息化均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当前,AI技术正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建筑行业AI应用市场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品茗科技在AI领域持续发力,以“大小模型协作+智能体+行业知识库”为核心,实现多项突破:智能图纸技术实现从图纸信息提取到算量组价的全流程自动化;施工类产品“品茗晓筑”集成智能问答、方案生成等功能,为一线管理提供“AI助手”;视觉AI技术应用于工地巡检,可自动识别安全隐患。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专业沉淀、场景穿透、需求共生”是品茗科技行业大模型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安全计算软件、算量软件、HiBIM等工具软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积累了超万本结构化规范数据与海量场景数据经验,是训练垂直大模型的基石。在技术层面,公司瞄准工程现场的“卡脖子”环节,不追求系统的“大而全”,而是场景的“深且透”。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公司深度调研建筑企业实际需求,让技术进化始终与客户痛点同频。
在实际应用中,品茗AI技术在智能问答、图纸管理、专项方案生成与审查等典型场景成效显著,平均效率提升超90%,已成功应用于天津电建、山东电力咨询院等央国企,有效解决数据规范不统一、审查依赖经验等行业痛点,提升企业整体方案编制水平。
茗科技AI产品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重塑‘一套逻辑’。AI正逐步落地更多应用场景,期待未来成为新时代建筑师的‘数字装备’。”
国家队战投入资,抢占生态位
9月24日,品茗科技一则公告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公司宣布,将向北京通智清研转让15.92%的股份,转让价39.504元/股、总价4.96亿元。交易完成后,北京通智清研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实控人(无一致行动人)仅相差4.1367%。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通智清研背后站着的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一个由北京市政府推动成立、旨在打造通用智能体的顶尖科研机构。其院长朱松纯背景显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三次获得该领域全球最高奖“马尔奖”,是全球顶级的AI科学家。此外,知名投资机构力合创投也是通智清研的重要出资人之一。
品茗科技表示,本次公司与通智科技和通研院的股权合作,是公司在建筑行业面临周期性波动背景下,为引入战略资源、推动长期发展而推进的重要举措。协同效应是双方达成本次股权合作的主要原因。双方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激励以及行业AI应用推广方面存在较多互补效应。
备受行业人士关注的是,此次交易,通智清研不仅承诺了长达18个月的股份锁定期(远超法定要求)和36个月内不谋求控制权,而且对业绩承诺的门槛也低到只考核归母净利润指标,甚至只要求近三年(2025-2027年度)净利润为正。
“这不是一次短线套利,而是一场旨在深度融合的长期技术联姻。”在行业专家看来,品茗科技市值不高、负债干净、现金流健康,对于通研院而言,是一个理想的产业集成平台和AI技术试验场。
未来,不排除会将具身大脑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发展。那么,如今的品茗科技,或许只是这场AI资产证券化布局的“第一块拼图”。
也有观点认为,此次交易,不仅为品茗科技提供了充足的研发资金,也验证了资本市场对建筑行业AI赛道的高度认可。“未来将有更多资本和创新力量涌入这一领域,建筑行业AI即将迎来爆发。”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