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啊兄弟们,这才十一月份,各家旗舰机就已经发布完一圈了。
不知道你们看爽了没?反正我是已经看麻了。。。因为今年机圈有个特别明显的趋势 —— 各家标准版旗舰,有一台算一台,在自家子品牌出的 “ 超大杯 ” 面前,是真的有点不够看。

如果你正打算入手某款旗舰,那我强烈建议你可以先去看看子品牌出的那些超大杯,它们在配置上基本都干翻了自家大哥,即便没到干翻那么夸张,也能和标准版旗舰杀得有来有回。
最关键是,它们的价格还比标准版旗舰便宜一大截,换句话说,不是大哥买不起,而是小弟更有性价比~
就拿小米来说,今年小米一共发布了三款旗舰,分别是小米 17、17 Pro 还有 17 Pro Max,其中存在感最低的就是小米 17。

相比前代,小米 17 主要升级集中在外观、芯片还有电池,但在影像、屏幕方面的更新幅度很小。
比如小米 17 主摄虽然换传感器了,但传感器尺寸和动态范围都没变,包括长焦基本也在原地踏步,而且它也不像另外两款 Pro 那样有一块能整活的背屏。

只能说小米这波 “ 对标苹果 ” 还真不是嘴上说说 —— 今年标准版和 Pro 版之间的刀法极其精准,加州库老头看了都直呼内行。

左:小米 15 Pro;中:小米 17 Pro;右:iPhone 17 Pro
反观红米出的两款旗舰 —— K90 和 K90 Pro Max,就显得有诚意很多,特别是 K90 Pro Max。
你敢信,今年红米给这手机的主摄用上了小米 17 标准版同款传感器,长焦更是直接越级,使用了小米 17 Pro 同款 5X 潜望镜,就连屏幕用的也是小米 17 Pro Max 同款超级像素排列。

左:小米 17;右:红米 K70 Pro
这还没完,它这次还拉上 Bose,在手机背面塞了一颗特调独立低音单元,外放效果直接卷死同价位一堆机型。

其他像是 IP68/69 防水、金属中框、50W 无线快充、USB 3.2 接口、超声波指纹也是该有的都有。
当然最关键是价格,同规格版本红米 K90 Pro Max 起售价还比小米 17 便宜 500。

好家伙,这外观这质感这配置,与其说它是红米,不如直接把它当做小米 17 Plus,红米这波操作在我看来已经不再是 “ 以下犯上 ”,而是直接掀了桌子,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打。。。

左:小米 17 Pro;右:红米 K90 Pro Max
当然不止小米这边的情况是这样,另外两家厂商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
比如 OPPO 这边,它前阵子刚推出了两款旗舰 —— Find X9 和 X9 Pro,这次黑厂只给 Find X9 Pro 用上了一颗 2 亿像素的潜望长焦,而 Find X9 只用上了一颗常规规格的长焦镜头。

其中 Pro 甚至还能外接增倍镜这个 “ 物理外挂 ”,将手机的原生焦段进一步提高到等效 300mm 以上超长焦段,出门打鸟、拍演唱会根本不在话下,但 Find X9 标准版就没这待遇。

照道理,这是厂商为了区分产品定位,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但骚操作来了,从 OPPO 独立出去但依旧共享供应链的 GT8 Pro,二话不说,直接把大哥 Find X9 Pro 同款 2 亿潜望长焦给拿过来用了。
而且它还跟理光联名,把理光 GR 相机那套经典的理光味儿搬到了手机上。

之前咱们也带这手机拍了一些照片,你别说,确实有那味儿了,理光模式自带的几个影调风格,用下来感觉确实不用怎么需要思考构图,纯看心情也能拍出一眼看过去就很好看的照片。

讲道理,年轻人也不是非得硬上 “ 哈苏 ”,平时拿 “ 理光 ” 扫个街拍些人文也够用了~
更狠的活还在后面,这次真我还给 GT8 Pro 用上了一块京东方 2K 144Hz 高亮屏幕 —— 要知道,别说 Find X9,连 Find X9 Pro 都还停留在 1.5K 分辨率,这波以下犯上,属实不讲武德。

实测,这块屏幕手动全局最高亮度能到 1056 nit,手动最低亮度也来到了 1nit 出头,这意味着不管是大太阳底下用手机,还是晚上关了灯躺床上玩手机,这块屏幕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关键这手机的起售价,甚至还比 Find X9 便宜了四百,多少有点子品牌背刺老大哥的味道了。。。
vivo 情况则稍有不同,它同样发布了两款旗舰 —— X300 和 X300 Pro,其中 X300 Pro 就是 X200 Pro 正常迭代,但 X300 就很有意思了,今年蓝厂直接把自家标准版旗舰做成了小屏。

这次蓝厂给 X300 标准版用上了更强的相机( 2 亿像素主摄 )和屏幕( 1.5K 分辨率 8T LTPO 材质屏幕 ),还补齐了上一代小屏旗舰没有超声波指纹的遗憾,包括体积控制得也很好。
然而,要是忽略屏幕尺寸上的差异,当小屏的 X300 遇上自家子品牌 iQOO 15,对比起来也有点扎心。

iQOO 15 不仅用上了分辨率更高的三星定制 2K 直屏,更是把对称双扬声器、双 X 轴线性马达、散热系统和快充方案这些堆料全都拉满,价格?那肯定是作为子品牌旗舰的 iQOO 更香。
但蓝厂做的好的一点是什么呢?自家产品之间不会打架,子品牌其他配置都可以越级,但唯独影像主打一个 “ 等级森严 ”,尽管 iQOO 15 也有潜望长焦,但它的镜头配置就不如 X300。

但如果你对影像没有极致追求,也不执着于小屏手感,那么 iQOO 15 几乎是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一台屏幕、性能、散热、快充全面升格的 “ 水桶旗舰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iQOO 15 游戏实测:

说白了,子品牌这次不装了 —— 以前是给大哥做补充,现在是直接抢大哥的饭碗。
其实回想一下,当初各家搞子品牌,初衷都特别朴实,就是主品牌翅膀硬了,想要冲击高端,但原先的基本盘又不能丢,于是就搞个子品牌,让它们去卷价格、守底线,才能安心冲高。
这么一来,子品牌和主品牌一个走量,一个塑品牌,形成了战略互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子品牌都严格遵守着潜规则,也就是在周边配置可以疯狂堆料,甚至比主品牌更加激进,但在最关键的核心体验,比如影像和性能上,必须和主品牌保持明显差距。
你看早些年的红米 K 系列,芯片可能用的是小米旗舰同款,但摄像头模组、算法调校绝对要低一个等级,这算是心照不宣的 “ 界限 ”,防止兄弟打架,确保主品牌的高端形象和利润空间。

那为啥现在画风突变,小弟们纷纷 “ 揭竿而起 ”,开始 “ 以下犯上 ” 甚至直接 “ 掀桌子 ” 了呢?
根本原因是,机圈实在太 TM 卷了,硬件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芯片、屏幕、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顶级供应商就那几家,你能用,别人也能用,要想做出差异化,只能在配置上疯狂加码。

当然除了外部环境,这些年子品牌自身也在成长,有了更大的 “ 野心 ”。
经过几年发展,红米、真我、iQOO 都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和足够的市场声量,它们不再满足于只当主品牌的 “ 陪衬 ” 或 “ 清道夫 ”,也开始想追求更高的品牌溢价和更全面的产品力。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打造一款在配置上能正面硬刚甚至超越主品牌旗舰的 “ 超大杯 ”,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品牌形象( 红米 x 陈奕迅,这波我是真没想到。。。 )。

所以最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子品牌不仅第一时间就用上了旗舰芯片,同时它们也开始在影像上发力,换句话说,子品牌从最初的互补到现在的互搏,其实是机圈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建议 —— 如果你现在想买一台性价比拉满的旗舰机,别急着看标准版,先去子品牌的超大杯里逛逛,反正作为消费者,看到厂商们 “ 打 ” 得越凶,我们可能就越开心~
文章内容举报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