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4 日消息,由于上游存储芯片价格持续显著上涨,多家主流手机制造商已决定暂缓本季度的存储芯片采购计划。
据界面新闻今日报道,小米、OPPO、vivo 等厂商库存普遍低于两个月,部分厂商 DRAM 库存低于三周,在犹豫是否接受原厂接近 50% 的涨幅报价。

存储芯片原厂方面则表示当前供应压力较小。一位原厂员工表示,若手机厂商不接受当前报价,原厂可以将产能转向同样需求旺盛且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服务器客户。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激增,成为此轮涨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相同规格的存储产品,面向服务器厂家的报价通常比面向手机厂商高出 30% 以上。

存储芯片市场近期供应趋紧。三星电子已于 10 月暂停了 DDR5 DRAM 的合约报价,预计恢复时间推迟至 11 月中旬,此举导致 DDR5 现货价格在一周内大幅上涨约 25%。
同时,包括三星、SK 海力士、铠侠和美光在内的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今年下半年均采取了削减 NAND 闪存产能的措施,旨在推动 NAND 价格上涨。具体来看,三星、铠侠、SK 海力士均下调了年度 NAND 晶圆产量目标,美光则在新加坡的最大 NAND 工厂维持了相对保守的产量。

行业分析指出,人工智能需求的爆发促使更多生产线转向四层单元(QLC)工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 NAND 闪存的总体产量。面对 NAND 价格可能继续上涨的预期,北美大型科技公司已加大采购力度,部分供应商明年的 NAND 供货量已被提前预订。此前,存储芯片厂商闪迪已在 11 月大幅上调 NAND 闪存合约价,涨幅高达 50%,并引发了美光等其他主要厂商的跟进调价。
存储芯片是手机的关键组件,其成本在整机中占比通常为 10%-30%,在某些高配置机型(IT之家注:如 12GB+512GB 版本)中占比可超过 20%,仅次于手机处理器。价格的上涨已对终端产品产生传导效应。有报道称,本季度存储芯片价格的大幅上涨已导致部分中高端手机价格上调 100 至 500 元人民币,例如 OPPO Find X9 系列不同存储配置版本的价差达到了 900 元。
存储芯片涨价正对手机行业的产品规划和成本控制带来挑战。有国内手机品牌内部人士表示,各厂商目前正密切观望竞争对手明年的产品策略,在存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是选择降低配置还是提高售价尚未有定论,部分项目甚至因成本过高而被搁置。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的联合 CEO 赵海军在近期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到,存储芯片的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使得手机及网络通信设备等行业在采购上趋于谨慎,并影响了部分手机类产品的出货节奏。
供应链信息显示,存储芯片原厂通常保有 6 至 8 周的库存。目前主要原厂的库存水平已降至较低位,短期内价格下调的空间有限。有知情人士分析,当前市场处于多方博弈阶段:原厂出于维护长期客户关系的考量,仍会优先保障对手机厂商的供应;手机厂商则希望有同行能率先与供应商达成新的价格协议,为后续谈判提供参考基准,但目前可能只有苹果公司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对于未来走势,业内人士预计,即使存储芯片原厂现在决定扩大产能,新产能释放也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而当前由人工智能热潮带动的需求增量,其实际规模尚需时间验证。主要原厂如三星、SK 海力士等更倾向于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价格和利润水平。因此,市场普遍预期存储芯片价格在明年上半年可能面临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