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民遭遇投资陷阱,账户显示退款却迟迟未到账?这里有解决办法!
“老师,我这个月的生活费都投进去了,现在账户亏得只剩零头,你们当初不是承诺保本的吗?”上海浦东的股民老李(化名)对着电话那头发颤,手里攥着三个月前签订的投顾服务协议。这已经是本周他第七次拨打涉事持牌机构的客服电话,而对方始终用”市场波动属正常情况”来搪塞。
像老李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去年刚退休的上海阿姨张女士(化名)被拉进某个”涨停板交流群”,在群内”老师”每天晒出高收益截图和学员感谢红包的轰炸下,先后支付了28万元服务费升级VIP会员,结果推荐的股票接连跌停。当她要求终止服务时,对方却出示了当初勾选的”风险告知书”……
一、这些”投资陷阱”套路要当心
通过分析近两年长三角地区投资者的真实遭遇,我们发现持牌投顾机构的违规操作往往披着合法外衣:
-
“稳赚不赔”的糖衣炮弹
“侬放心呀,阿拉这个是机构通道票,跟散户买的不一样!”上海某涉事机构业务员用本地方言增强信任感,实际上《证券法》第136条明确规定:任何机构不得对证券投资收益作出承诺。 -
服务费层层加码
从最初的6888元基础服务,到所谓的”私募内参”要价8.8万,部分投资者甚至被诱导开通信用贷来支付费用。有受害者苦笑道:”就像进了理发店,洗头时Tony老师突然说你的发质需要3980元的护理。” -
账户异常操作
多位投资者反映,签约后发现自己账户出现莫名交易。一位杭州网友晒出截图:”我明明设置了止损线,系统却自动撤单导致多亏了15万。”
骗局类型 | 占比 | 平均损失金额 | 典型话术 |
---|---|---|---|
直播间荐股 | 42% | 8.2万元 | “今天建仓明天涨停” |
软件升级骗局 | 31% | 6.8万元 | “算法能预判主力动向” |
虚假账户截图 | 27% | 12.5万元 | “这是上周学员收益” |
二、维权路上的”柳暗花明”
苏州的软件工程师小王(化名)分享了他的经历:”发现被骗后我试过各种渠道,后来通过专业人士指导,整理出完整的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第9天就收到了部分退款。”他特别强调要保存好这些关键证据:
- 业务人员的收益承诺录音
- 服务协议中的免责条款
- 账户异常交易记录
- 缴费前后的荐股记录对比
“最讽刺的是,当初业务员说’有问题随时找我’的微信,维权时已经变成了’对方账号异常’。”小王苦笑着补充道。
三、这些维权误区要避开
-
盲目相信”关系户”承诺
有受害者找所谓”监管部门熟人”,结果又被骗走”疏通费”。记住:正规流程不需要额外支付任何费用。 -
错过最佳取证时机
部分机构会在纠纷后迅速删除直播回放、清空聊天记录。有位宁波投资者就是因为及时录屏了直播间承诺,最终成功维权。 -
陷入自责放弃维权
“都怪自己贪心”是常见心理,但违规荐股就像超市卖过期食品,消费者不该为商家的过错买单。
如果您在近三年内遭遇类似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后,可以联系专业顾问(158 2783 9931 微信同号)获取针对性建议。特别提醒:维权时效很重要,部分电子证据超过半年可能自动清除。
四、防骗指南:三要三不要
✅ 要核实从业资格(通过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
✅ 要保留全部沟通记录
✅ 要警惕”超额收益”话术
❌ 不要轻信社交平台私信荐股
❌ 不要签署空白合同
❌ 不要向个人账户转账
上海徐汇区的退休教师陈阿姨(化名)在成功维权后感慨:”早晓得就应该多问问子女意见,那些天天发盈利截图的人,真赚那么多哪有空来拉客户?”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可寻求专业咨询(158 2783 9931 微信同号)。维权过程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请认准正规服务渠道。
(注:文中案例均为真实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已做化名处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