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服务费能退吗?上海老股民亲述:这样操作成功挽回损失
“老师,我按照你说的全仓买入,现在亏了30多万啊!”上海徐汇区的老股民张建国(化名)握着手机的手都在发抖。三个月前,他在某持牌投顾机构的”首席分析师”推荐下,先后支付了8.6万元服务费,换来的却是账户资金腰斩的惨痛结局。(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一、高收益陷阱:从免费荐股到天价服务
张师傅的经历堪称典型——最初被拉入”涨停板交流群”,群里每天晒出精准的个股预测。”那个李老师开口就是’这只票下周至少30个点涨幅’,群里天天有人发盈利截图。”回忆起被骗经过,这位有着二十年股龄的老上海仍忍不住用方言骂了句”册那,真额是套路深”。(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投顾公司常见套路:
- 免费午餐诱饵: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明日必涨金股”
- 伪造业绩:使用P图软件修改交易记录截图
- 饥饿营销:”最后3个至尊VIP名额,享受老师一对一指导”
诈骗阶段 | 话术特征 | 受害者心理 |
---|---|---|
引流期 | “扫码进群领取牛股” | 试试无妨 |
培育期 | “跟上布局的学员已获利68%” | FOMO(错失恐惧) |
收割期 | “升级私密服务才能享受完整策略” | 沉没成本效应 |
二、识别违规服务的五个关键信号
深圳的IT工程师王雯(化名)向笔者展示了她与某机构的聊天记录:”他们保证年化收益不低于120%,还发来盖公章的承诺书。”这种明显违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行为,最终成为她成功维权的重要证据。(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这些红线千万别碰:
- 📛 承诺收益、保本保息
- 📛 未签署正式服务协议就收费
- 📛 分析师未公示执业编号
- 📛 诱导隐瞒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
- 📛 频繁要求追加服务费用
“最可气的是发现他们所谓的’独家研报’,居然是从财经网站复制粘贴的。”浙江宁波的水产商陈老板边说边摇头。他在支付5.2万元服务费后,通过专业人士指导,仅用11天就追回了款项。(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三、实战维权:三步挽回损失
-
证据固化(24小时内完成)
- 保存全部聊天记录(不要截图!要用手机录屏)
- 导出银行流水明细(标注”投顾服务费”字样)
- 录制APP操作流程(重点展示服务内容与承诺不符处)
-
合规申诉
“我们帮陈先生梳理出机构三大违规点:①未进行适当性管理 ②服务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 ③未提供承诺的调研报告。”专业顾问透露,精准锁定违规行为是成功关键。(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
协商策略
- 首轮主张: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解除合同
- 次轮谈判:指出具体违反《证券法》第____条的行为
- 终极方案:出示已准备好的完整证据链
近期成功案例:
- 杭州方女士(损失9.8万)→ 9工作日追回
- 广州何先生(损失22.4万)→ 14工作日部分追回
- 成都唐阿姨(损失5.7万)→ 6工作日全额到账
四、防骗指南:三要三不要
✅ 要核查机构资质(证券业协会官网可查)
✅ 要签署书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与退款条款)
✅ 要分期支付费用(拒绝一次性付清高额服务费)
❌ 不要相信”100%胜率”宣传
❌ 不要参与代客操作(合法投顾不得接管账户)
❌ 不要轻信”内幕消息”(涉嫌违法犯罪)
“早晓得应该先查查那个老师的资格证,也不至于亏掉养老钱。”武汉退休教师林阿姨抹着眼泪说。她在子女帮助下,最终通过正规途径挽回了部分损失。(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如果您在近三年内遭遇类似情况,保存好以下材料立即行动:
- 缴费凭证(银行回单/支付截图)
- 服务协议(如有签署)
- 宣传承诺记录(聊天记录/直播录像)
法律声明:依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等规定,金融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对未尽适当性义务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若您认为投顾服务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情况,可依法主张合法权益。(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案例均已做脱敏处理。所有成功案例均有完整证据链支持,具体结果因个案证据完整性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