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财联社7月9日讯(记者 夏淑媛)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随着跨季和信贷冲量结束,市场机构普遍预计,央行投放频率和力度可能不及6月,但不改7月资金面转松趋势。在20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12家对7月资金面环境整体持乐观态度,认为不存在流动性缺口;6家判断均衡中性,资金面不会大幅走松,流动性缺口低于万亿元;2家预计或阶段性收敛趋紧,流动性缺口在万亿至2.06万亿元规模。
展望7月,多家市场机构预计,同业存单利率中枢或延续下行态势,央行重启购债仍待时日。随着保险、理财、银行等增量资金的注入,债市多头行情有望重启,提前布局增量资金潜在的待配品种,或是占优策略。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7月扰动不改流动性转松趋势,同业存单利率中枢或延续下行态势
回顾6月,央行资金投放力度明显加大,有效对冲政府债供给上量、存单集中到期的压力,流动性环境进入年内“最松”状态。
具体来看,6月政府债发行量超2.7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超4万亿元。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逆回购余额处于历史同期绝对高位。中长期资金的投放力度也明显提升,MLF连续净投放的同时,央行6月两次“加量”买断式逆回购,5月以来合计投放中长期资金1.5万亿元。在此背景下,6月资金利率中枢降至1.56%附近。
进入7月,资金面将如何演绎?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随着跨季和信贷冲量结束,市场机构普遍预计,央行投放频率和力度可能不及6月,但不改7月资金面转松趋势。
在20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12家预计不存在流动性缺口,对7月资金面环境整体持乐观态度;6家判断均衡中性,资金面不会大幅走松,流动性缺口低于万亿元;2家认为或阶段性收敛趋紧,流动性缺口在万亿至2.06万亿元规模。
截至7月4日,DR001降至1.31%,DR007降至1.42%,双双创下年内新低。展望后续,资金利率是否持续下降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参考2024年的经验,在稳态的资金环境下,不是DR007在政策利率上方5-10BP的区间,就是DR001出现逼近政策利率下方20BP的情形。”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一爽认为,即便央行在7月没有降息,既有框架在资金面可能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大概率会出现DR001低于1.3%的情形。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团队认为,虽然央行投放频率和力度可能不及6月,但7月资金面不改宽松趋势,DR001波动区间或在1.2%-1.6%区间。
存单方面,随着资金利率下移,跨季后中小银行需求回升,或带动存单收益率向下突破。“资金宽松叠加跨季后农商买入力量回归,我们认为存单收益率仍会延续下行态势,1年期AAA存单下限或在1.5%附近。”孙彬彬表示。
回溯近5年数据,7月存单利率普遍呈现波动下行走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7月,NCD(同业存单)-MLF均值为-41bp,相较6月均值-35bp进一步走阔6bp。
“当前情况看,一是货币总闸门不松不紧,OMO-买断逆回购-MLF定价锚对资金利率引导作用不断强化;二是7月是信贷小月且政府债供给强度环比或有所回落,银行端核心负债成本将持续走低;三是季初月份理财等资管产品负债端季节性扩容,资产端配置诉求升温,对存单需求侧形成一定支撑”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预计,7月存单利率中枢延续下行态势。
保险配置盘加速进场,短期内重启国债买卖必要性降低
展望7月,多家市场机构预计债市多头行情有望重启,而短期内央行重启国债买入必要性不高。
一方面,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望实质性缓解。“季末MPA考核结束、超4万亿存单到期洪峰过去、叠加存款利率大幅下行进入1%时代的综合效应,或减轻银行负债成本,增强其债券配置意愿。”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清荷表示。
另一方面,保险配置盘进场可能提速。“如果7月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继续维持在2.25%之下,保险业或迎预定利率下调。”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判断,这或带来两重利好:一是带来大额的增量保费收入;二是提升保险对于当前超长端利率的接受度。
刘郁表示:“随着7月保险等增量资金注入,利率或可逐步向前低迈进,并且伴随部分结构性行情。”在其看来,提前布局增量资金潜在的待配品种,或是占优策略。
李清荷也表示,下半年大概率触发保险预定利率调整机制,这或推动7-8月保险开启新的产品利率调整,预定利率2.5%的保险产品预计从6月底陆续停售,新产品预计降到2.0%,带来的新资金流入预计将显著增配长债,带动利率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自1月暂停购债后,央行已连续6个月未开展国债买卖操作。
在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曾表示“将继续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国债收益率的变化,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操作”。
对于买卖国债能否重启,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多家市场机构认为,在工具选择上,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性和时效度,短期内重启必要性不高。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表示:“7月并非财政大月,此外,5月以来央行创设的多项结构性货币工具开始启用,可有效发挥流动性补充机制,即便不重启国债买卖或动用总量货币工具,央行依然有能力且有意愿维持流动性充裕的环境。”
“结合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及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关表述,央行重启购债或仍待时日。”王一峰表示。
一方面,季初月份资金面扰动因素有限,且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MLF等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畅通,短期重启购债必要性不高。另一方面,重启购债需综合考虑市场交易量、券种结构、收益率曲线形态等多重因素。
在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看来,对于央行重启国债买入,或许仍需等待政府债供给高峰,尤其是国债集中发行的到来,8-9月或是国债买卖操作是否重启的观察窗口期。
“虽然市场将央行重启国债购买看作重要信号,但由于央行重启购买可能也只是集中在短端,故其实质意义更多在于是否有足够的买入增量,支撑国债曲线形成陡峭幻觉”中邮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梁伟超表示,更直接的看,1年期国债如未形成快速下行局面,长端仅凭重启国债形成的情绪刺激,意义有限。
相关推荐
-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银行ETF再创新高,增量资金正火力全开
- 投顾公司不给退费还威胁怎么办?你完全有权依法要求退还费用,你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护!
- 拉美前六大经济体民众对华好感度进一步上升,外交部回应
- 在被投顾业务员恶意欺骗后,保存好聊天记录和宣传资料,你离成功退费仅一步之遥!
- 投顾公司不给退费还威胁怎么办?投资风险自负,但服务费可以退!我们帮您分析追回机会!
- 被投顾以“限时优惠”等名义催促缴费,抓住对方违规操作的关键点,全额退款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 被投顾以“限时优惠”等名义催促缴费,合同有漏洞!抓住这几点,这是退费维权的核心证据!
- 刚交完投顾费账户就开始亏损了?了解这些维权技巧和方法,让你的每一分冤枉钱都失而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