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官红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医药行业而言,最火爆的关键词莫过于“出海”。</p>
在近期举行的一次公开会议上,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提到,中国在研的原研创新药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正在加速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
在数量、质量双双提升的背景下,“出海”意味着国产创新药的实力正得到国际认可。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不管是交易数量、首付款金额还是交易总金额,都在逐年上升。
但随着中国创新药“出海”进入深水区,下一个方向在哪里?
科兴制药副总经理邵珂认为,“中国生物药企业出海是要到大江大河里面去选择有竞争性的优势(领域),而这些优势在哪里?就是肿瘤、自免和以糖尿病、减肥为主的代谢类疾病”。
国产创新药全年BD交易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今年,三生制药一笔最高可达60.5亿美元的重磅交易,点燃了市场情绪——这家中国药企将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SSGJ-707的海外权益授权给辉瑞,首付款高达12.5亿美元,刷新了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的最高首付款纪录。
而这并非孤例,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双双刷新最高纪录。截至今年5月27日,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已经高达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全年交易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在近日举行的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上,马建春提到,中国在研的原研创新药的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原研创新药数量占全球的24%,中国正在加速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
诺诚健华临床开发和医学研究副总裁赵仁滨认为,中国创新药的进步体现在数量提升、质量提升和国际认可度提升等各个方面。
“2015年我国改革了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制度,成为了创新药元年。从那开始,由于国内创新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同靶点首款上市的药品,从与全球同步上市有10年之久的差距,到目前一些产品缩短到1至2年甚至是同步全球上市的速度。另外,中国加入ICH(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之后,有很多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都在中国开展。在一些新技术领域,如双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等,中国已经具备了全球同步的创新能力。”赵仁滨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另外,2011年至2024年,我国审批上市的一类新药有300多个品种。但看2015年的数据,其中只有不到10%是国产创新药,在2024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80%。在2024年全球首次开展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当中,我国创新药的比例为全球首位,证明我国临床开发的能力也在逐年提升,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在国际上,我们的创新药在2024年至少有17个品种在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获得了突破性疗法认证,证明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创新药质量和数量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创新药“出海”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赵仁滨提到,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不管是交易数量、首付款金额还是交易总金额,都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交易的产品当中,中国的创新药占绝大多数,这代表了中国创新水平的国际认可程度在提升。“今年第一个季度我们就看到跨国BD交易已经超过了33笔,这个数量在今年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所有药企的研发、临床、产业化都必须考虑全球布局
随着中国创新药“出海”进入新阶段,创新药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马建春提到,“实现全球化并不是一帆风顺,有很多挑战需要应对,比如说监管的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海外运营能力等方面,都是需要去破解的难题”。
“我们部分新药能够在国内成功上市,但还是比较难打入欧美市场,这是为什么?一方面,欧美的临床费用高昂,熟悉海外医药规则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欧美的审批监管要求比较高。”马建春进一步说道,“还有今年以来的新情况,比如关税等因素,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马建春建议,要打造全球医药产业共同体,首先要在政策方面加速构建国际化制度性开放和制度性合作体系。在制度性合作的角度,比如从监管的互认、各方面贸易协定的沟通方面为企业创造好的环境。同时也要设立一些跨境平台,提供出海全流程支持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出海的各环节成本,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二是培育耐心资本。让金融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够捆绑得更好,为医药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三是要进一步推广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可以让“千人千策”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让医药研发从人力研发转向算力研发,实现降本增效。
四是抱团出海,推动中国创新药从授权交易向共融共生进化,嵌入全球的研发体系,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核心变量。
邵珂表示:“中国生物药企业出海是要到大江大河里面去选择有竞争性的优势(领域),而这些优势在哪里?就是肿瘤、自免和以糖尿病、减肥为主的代谢类疾病⋯⋯我们的建议是,首先要瞄向欧美这种高法规市场,同时兼顾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优势是人口多、增长快,大的MNC(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并不见得在那边有主导优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邵珂还强调:“可以看到,中国生物医药已经到了DeepSeek时刻,我们所有的药企,不管是研发、临床还是产业化阶段,必须要考虑全球布局。”
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岳云提醒称:“现在是医药行业融资的窗口期,但窗口期很短,可能两三年、也可能三五年。根据我们的经验,建议大家要抓紧时间,能融资的尽快融资,只要拿到资金,哪怕来寒冬了,我们也不怕。”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p style="color:#6d6d6d; font-size:small;">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37405500</p>
<!-- 页数 -->
</div>
相关推荐
- 投顾服务费怎样要回来?了解清楚退费的完整流程,服务费大概率能退回!
- 对于投顾的“保证收益”话术,保存好聊天记录和宣传资料,这是退费维权的核心证据!
- 发现投顾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我们帮你梳理证据链条并撰写投诉材料,最快当天就能追回!
- 遭遇投顾公司虚假宣传,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能!避免成为下一个“韭菜”!
- 服务期内根本没享受到服务?投资风险自负,但服务费可以退!这是退费维权的核心证据!
- 为什么我买的投顾产品总是在亏?你完全有权依法要求退还费用,立即行动,为自己的权益而战!
- 如果家人轻信了投顾的夸大宣传,我们帮你梳理证据链条并撰写投诉材料,让你的每一分冤枉钱都失而复得!
- 一文读懂:美国的铜从哪里来?关税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