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公司夸大收益致亏损?资深维权团队2天助您挽回损失
“老师,您不是说这只票稳赚20%吗?怎么现在跌了30%还让我补仓?”杭州股民王建国(化名)盯着手机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他在某持牌投顾机构”金牌分析师”的推荐下,购买了29800元的年度服务,没想到所谓的”内幕消息”竟让他亏损近8万元。
一、投顾服务背后的猫腻
像王先生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不少投资者反映,部分持牌机构存在过度包装服务、夸大收益的情况:
- “稳赚不赔”话术:用”100%成功率”、”机构专用通道”等说辞诱导签约
- 选择性展示业绩:只宣传成功案例,对失败操作避而不谈
- 服务降级陷阱:高价购买”VIP服务”后,实际对接的却是实习顾问
上海的李女士(化名)就遭遇过类似情况:”当初说好由首席分析师亲自指导,付完5.8万服务费后,三个月换了4个‘助理老师’,推荐的股票还不如我自己选的。”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识别投顾服务风险信号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投资者就要提高警惕了:
-
收益承诺过于绝对
“这只票三个月至少涨50%”、”我们的策略从未失手”——证券法规明确禁止此类承诺 -
频繁要求追加资金
从基础服务升级到”机构版”,再诱导参加”私募通道”,层层加码 -
回避风险提示
签约时快速滑动合同页面,对亏损可能性轻描淡写
广东的赵先生(化名)回忆道:”他们发来的成功案例截图看得人热血沸腾,但合同里那句‘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被刻意缩小字号,我当时根本没注意。”
三、专业维权这样做才有效
王先生后来通过专业团队协助,在2个工作日内就拿回了部分服务费。关键步骤包括:
- 完整证据链整理: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服务协议等
- 违规点专业定位:对照《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逐条分析
- 多轮协商策略:通过专业话术与机构沟通,避免陷入扯皮
四、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签约前多方验证
通过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机构资质,对比不同投资者的真实评价 -
警惕”免费荐股”陷阱
所谓”送三只牛股”往往是筛选客户的套路,最终目的还是推销服务 -
维权要趁早
通常服务合同都有时效条款,超过约定时间可能影响维权效果
“早晓得就该多问几句”,四川的刘阿姨(化名)感慨道,”后来才明白那些‘涨停板截图’都是PS的,要是早点找人帮忙,也不至于亏掉养老钱。”
如果您近年因投顾服务产生较大损失,建议尽快整理相关证据。专业团队可通过协商等途径,帮助您争取最大程度的挽回。记住:维护自身权益永远不晚!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本文案例均来自真实维权委托,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已做匿名处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