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稳赚不赔”变成泡影:一位股民与投顾公司的维权之路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不是说好至少30%收益吗?”李伟(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他在某持牌投顾公司的”金牌分析师”推荐下,先后投入28万元购买所谓”内幕票”,如今账户已缩水近半。这已是他第三次接到投顾催促追加资金的电话,而当初承诺的”保本收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泡影。
一、甜蜜的陷阱:那些让人心动的”保证”
“阿拉上海人讲实惠,当初就是被’年化收益不低于50%’这句话打动的。”李伟回忆道。像许多投资者一样,他最初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到这家投顾公司,对方宣称拥有”独家调研团队”和”机构通道”,展示的过往业绩截图令人眼花缭乱。
在营销人员的轮番攻势下,李伟先后购买了三个档次的服务:
- 基础会员(9800元):每日推送3支”精选个股”
- VIP服务(5.8万元):享受”首席分析师”一对一指导
- 机构专享(22万元):获取”主力资金动向”和”涨停板密码”
“每次缴费前,他们都会发来其他客户的盈利截图,说什么’最后一个名额’、’错过这波行情再等三年’,搞得人心里急吼吼的。”李伟苦笑道。这种营销手法在业内并不罕见——先以免费荐股吸引关注,再通过”饥饿营销”诱导客户不断升级服务。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美梦惊醒:当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转折出现在第二个月。李伟发现,投顾推荐的股票开始频繁出现”今天推荐明天大跌”的情况。当他提出质疑时,对方先是解释”主力洗盘”,后又称”需要升级更高级别的服务才能获取准确信息”。
“最气人的是,他们那个张总监还跟我说:’投资要有耐心,你看之前那个刘阿姨坚持半年现在都翻倍了’。”李伟翻出当时的聊天记录,”可当我要求看刘阿姨的交易记录时,他们又推三阻四。”
类似遭遇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常见问题包括:
- 夸大或虚构过往业绩
- 以”名额有限”制造焦虑
- 对不同客户推荐相同股票造成”踩踏”
- 亏损后要求追加资金”补仓”
三、维权之路:从茫然到行动
意识到可能存在问题后,李伟开始了他的维权之路。他首先整理了所有证据:
- 完整的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部分)
- 所有缴费凭证和合同
- 股票交易记录与推荐时间的对比
- 对方提供的所谓”成功案例”
“刚开始找他们客服,对方态度老好了,说给我换个更厉害的分析师。”李伟回忆道,”但当我说要终止服务退费时,对方马上变脸,说什么’投资有风险’、’合同写明了不保本’。”
这正是许多投顾公司的常见应对策略——通过拖延和推诿消耗投资者耐心。此时,专业维权团队的介入往往能打破僵局。
四、专业力量:如何有效沟通协商
通过朋友介绍,李伟联系到了小羊维权团队。专业人士分析后指出几个关键点:
- 营销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
- 实际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
- 风险提示不到位
- 存在诱导频繁交易嫌疑
“他们教我重新组织语言,不要直接说对方欺诈,而是强调’服务与约定不符’。”李伟说。在专业指导下,他通过三个步骤最终达成和解:
- 正式发函列举具体问题
- 提出合理补偿方案
- 适时出示证据施压
最终,在15个工作日内,李伟成功拿回了大部分服务费用。”虽然不是全部,但比我自己折腾强多了,至少出了口恶气。”
五、防患于未然:投资者的自我保护
通过这次经历,李伟总结了几个重要教训:
- 警惕”稳赚”话术: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承诺保本高收益的多半有问题
- 核实资质信息:即使持牌机构也可能存在违规展业
- 保留完整证据:从第一次接触到所有交易记录都要存档
- 量力而行:不要被”最后一个名额”等话术冲昏头脑
“现在想想,当初要是多个心眼,查查他们推荐股票的实际情况,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多。”李伟感叹道。数据显示,类似纠纷中,能够提供完整聊天记录的案例,解决成功率要高出47%。
六、您的权益值得守护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记住:
- 收集证据越早越完整越好
- 注意2年内的服务合约更容易处理
- 专业团队能大幅提高协商效率
不要因为觉得”钱不多”或”怕麻烦”而放弃维权。正如一位成功退费的投资者所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让他们知道不能这样欺负老百姓。”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