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恒瑞医药与GSK百亿美元大单背后的生意经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张益铭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7月28日早间,医药圈被恒瑞医药的公告刷屏了。根据公告,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公司(GSK)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根据协议,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后者还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p>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资本市场上,恒瑞医药A股当天涨停收盘,股价报62.04元/股,市值重回4000亿元大关;港股报84.75港元/股,上涨24.54%。

7月28日,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上述交易的达成,表明国产创新崛起态势更加确立,高价值对外授权的涌现浪潮仍在强化。特别是在一些底层技术已经充分扩散但改良/升级/拓展机会依然众多的领域中,全球研发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迁移。

恒瑞医药或用一笔“血亏”的交易打动了GSK

HRS-9821是此次合作意向最明确的在研产品。作为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HRS-9821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阻肺病)。恒瑞医药称,该药已在早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强效的PDE3和PDE4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并为开发便捷的干粉吸入器(DPI)制剂提供了机会。

HRS-9821所瞄准的慢阻肺病是一种会损伤肺部并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等特征。有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病患者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已成为国内第三大致死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慢阻肺病治疗药物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单一机制往往难以全面控制这一疾病的多重病理特征。相比之下,PDE3/4双重抑制剂凭借同时具备支气管扩张与抗炎作用的机制,有望实现疗效上的“协同增益”。

从竞争格局上看,PDE3/4抑制剂仍算得上是蓝海市场。据恒瑞医药此前披露的公告,目前全球同类产品仅Ensifentrine(恩塞芬汀)于2024年7月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慢阻肺病的维持治疗。经查询EvaluatePharma数据库,2024年Ensifentrine全年销售额约为4200万美元。截至目前,HRS-9821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3843万元。

不只是GSK,其他跨国药企也已对PDE3/4抑制剂这一新兴靶点及其在慢阻肺病治疗中的潜力表现出浓厚兴趣。实际上,就在本月上旬,默沙东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Ensifentrine的原研企业Verona Pharma,以此将这一药物收入囊中。

一直以来,GSK都被视作全球呼吸赛道龙头,其2024年呼吸业务收入约90亿英镑,占公司整体收入的29%。国泰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GSK在呼吸赛道上重点布局慢阻肺病新药,旗下IL5单抗已获批用于慢阻肺病治疗,后续也有自研长效IL5进行迭代。此外,GSK还布局了IL33、TSLP等新机制药物。

从管线策略方面看,通过引入恒瑞医药的PDE3/4抑制剂,GSK几乎填补了其在慢阻肺病领域所有的关键空缺,构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产品组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GSK此次选择与恒瑞医药达成合作,最初的契机或许可以追溯到一笔曾引发市场争议的交易。2023年,恒瑞医药曾将其自主研发的TSLP抗体SHR-1905(后更名为AIO-001)除中国外的全球权益以2500万美元的首付款授予Aiolos Bio,但仅数月后,Aiolos Bio便被GSK以10亿美元的预付款完成收购。

彼时,业内大多认为恒瑞医药在上述交易中被“中间商”Aiolos Bio赚了差价,将“金子卖出了白菜价”。但回过头来看,或许正是这笔让恒瑞医药“血亏”的交易,让GSK认识到了恒瑞医药的价值所在。

跨国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在更早阶段达成合作

除了重点披露的HRS-9821,上述协议还包含一项开创性的规模化合作计划,双方将共同开发最多11个项目,涉及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目前均处于非临床研究阶段。不过,恒瑞医药方面并未披露其他11个项目的适应证、靶点等具体信息。

以往国内创新药所达成的BD(商务拓展)交易,通常都是至少经历过II、III期临床试验数据验证的成熟管线,比如此前引起广泛热议的三生制药与辉瑞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辉瑞就曾派团队在中国待了数周,深入研究现场并逐一查看了扫描结果,并采访了负责这项研究的医生,最终才得以拍板。

但此次GSK看中的11个项目,却均是临床前候选药物。即便是上文提及的进展最快的交易标的HRS-9821,也才刚刚在7月上旬拿到临床试验批文。从表面上看,GSK高价押注恒瑞医药这11项尚处在临床前阶段的管线,背后并没有详细临床数据的验证和支撑,似乎是一场高风险的“开盲盒”式交易。

与之类似的,在今年6月,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的超50亿美元规模的合作中,合作标的也均是临床前候选药物。

日前,埃格林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医学官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目前中外合作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国内药企更多是作为技术服务提供者,而现在正在转型成为真正的价值共创者。这一变化的背后,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行业中的“信誉”正在持续提升。正因为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数据质量和合作可信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跨国药企愿意在更早的阶段就与国内药企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能够提前锁定优质资产。

林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全球研发环节里附加值更高的IP创意创造(原创/设计)环节正开始向中国迁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创新药的研发中心。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p style="color:#6d6d6d; font-size:small;">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207212204</p>

    <!-- 页数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深度 | 恒瑞医药与GSK百亿美元大单背后的生意经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