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BrainCo智能假肢已帮助成千上万的截肢患者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
]article_adlist–>

2015年,韩璧丞在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攻读神经科学相关的博士项目。在看到了大量近乎神奇的脑机接口实验和技术后,他花了大量时间独立深入调研了脑机接口领域,之后下决心创立了BrainCo 强脑科技。强脑科技专注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希望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去解决神经相关疾病,并实现下一代意念控制技术。同年,强脑科技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Havard Innovation Lab),成为了哈佛大学校方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国人为主的校方孵化项目。
哈佛大学鼓励学生创业,韩璧丞过上了白天读博做实验,晚上熬夜做公司做技术的日子。

十年前,韩璧丞在地下室与创业伙伴讨论产品设计
一年半后,2016年,埃隆马斯克宣布在旧金山的一座三层办公楼里,成立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用于解决失眠和瘫痪等神经性疾病,而这座办公楼里还有另一个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公司,叫OpenAI。
强脑科技则专注做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超级传感器,去检测非常微弱的神经信息,并用于解析人的动作行为与情感意图。2020年,公司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让失去上肢的残疾人,用“意念”控制假肢,并且可以实现每一根手指的独立灵活运动。当韩璧丞得到用户非常喜欢这款产品的反馈,且在做了市场调研后发现,仅在中国就有2400万肢体残疾用户,大多数人因为失去手和腿困在家里后,他动了休学全职创业的念头,想全心为他们做神经控制假肢。

十年前韩璧丞在哈佛附近地下室和团队搭建了一个脑控人形机器人
韩璧丞在多次公开演讲中,给大家分享了他彼时的决策过程:他与哈佛的老师讨论了这个想法,他觉得一刻都不能等,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残疾人的问题。
老师听完后说“哈佛大学不需要再多一个PhD,需要的是一个能对这个世界产生真正改变的人,你应该马上离开学校,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2020年,他正式离开哈佛,强脑的发展也进入了加速期。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BrainCo智能假肢已帮助成千上万的截肢患者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这些曾经因意外或疾病失去双手的人们,如今能够重新握笔写字、拥抱家人,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不仅如此,公司在孤独症干预、睡眠干预、认知康复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强脑科技成立至今已帮助许多残疾人装上神经控制假肢
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徐佳玲佩戴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点燃了主火炬塔。2025年,“杭州六小龙”引发全球科技圈关注。被称为其中“最神秘的一家公司”,强脑科技走到了聚光灯下。从早期的技术验证到产品量产,从实验室的概念验证到服务全球用户,韩璧丞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描绘出了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的成长轨迹。

技术路径的分化
在脑机接口的技术路径选择上,韩璧丞曾面临着一个影响公司命运的关键决策。当时,全球脑机接口赛道的焦点都集中在埃隆·马斯克刚刚成立的Neuralink上。这家公司选择了侵入式路线:通过开颅手术植入电极阵列,直接获取神经元信号。虽然信号质量极高,但手术风险和伦理争议也随之而来。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韩璧丞最终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非侵入式技术路线。强脑科技专注于开发超级传感器,不需要手术,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和神经信号来实现“意念”控制。这条路线在安全性、普及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让技术在假肢控制、注意力训练和康复治疗等场景快速落地,从而对需要帮助的群体产生“真实而猛烈的影响”。

韩璧丞与用户一起调试产品
这种技术路径的分化,让Neuralink和强脑科技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追求技术极限,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未来实验”;后者强调实用性和可及性,专注于“当下应用”的规模化推广。
基于非侵入式技术路线,强脑科技逐步构建起涵盖残疾人康复、脑疾病康复、消费应用、具身智能的完整产品生态。从智能仿生手到注意力训练系统,从睡眠干预设备到孤独症康复方案,公司将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策略为强脑科技带来了显著的商业化优势。2022年,公司实现了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的规模化量产,打破了该领域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困局。随后,公司的智能仿生上下肢产品相继获得FDA认证,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强脑科技产品矩阵

千亿市场的前景
脑机接口正站在产业爆发的临界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预测,到2045年,仅美国医疗市场的脑机接口规模就将达到4000亿美元,全球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在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被确定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强脑科技也迎来了资本化的关键时刻。据彭博社报道,公司已启动IPO筹备工作,上市地点可能选择香港或科创板。这标志着这家从哈佛地下室走出的中国公司,即将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两家公司也展现出不同的价值逻辑。Neuralink凭借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和前沿技术概念,在2023年融资后估值达到90亿美元,体现了资本对“颠覆性创新”的追捧。强脑科技则以产品的商业化程度和市场验证能力获得认可,其商业模式的确定性和可复制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另一种价值标的。
根据公开报道,BrainCo强脑科技和马斯克的Neuralink已经成为全世界脑接口领域研发投入最大、融资额度最大的两家公司。
虽然估值体量不同,但资本市场对强脑科技的评价在于其更高的确定性,其产品已实现量产并在多个市场验证了商业可行性。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强脑科技的商业故事并非停留在实验室,而是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消费级与医疗级场景,实际上,谁能率先跑通“规模化+多场景应用”的路径,谁就能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中占据优势。

中国答案的意义
从哈佛休学生到杭州六小龙的创始人,韩璧丞的十年创业路映射着中国科技产业的成长轨迹。
十年前,他希望让中国残疾人都因脑机科技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和尊严,十年后,在浙江省,这一愿望得到了生动诠释——2023年12月,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浙江省科技助力肢残人士公益项目”,截至2025年7月,项目共募集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为近400名肢体缺失残疾人安装强脑科技智能假肢,让他们真正实现了“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生活。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支持的模式,为脑机接口技术的社会化应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四十多年前,比尔·盖茨从哈佛休学,他预见了个人电脑的普及,提出了“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的愿景,最终推动了整个信息时代的到来。 三十年后,强脑科技也在讲述一个哈佛博士休学创业造福弱势群体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主角是中国企业,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技术挑战和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强脑科技的成功,不仅验证了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为全球脑机接口产业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方案”——通过技术的普惠化应用和社会责任的深度结合,让更多普通人受益于科技进步。
在Neuralink与强脑科技的对照下,脑机接口产业的未来正在清晰化:它既是资本的长线赌注,也是社会民生的现实需求。脑机接口,这个被誉为“终极人机界”的技术有望彻底改变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而韩璧丞和强脑科技,正是这场科技革命中“中国答案”的有力诠释者。

相关推荐
- 大疆与影石相继跨界:全景无人机,一场技术深耕与资本炒作的较量
- 曝AMD FSR4明年登陆PS5 Pro!索尼回应
- 52TOYS董事长陈威:打造内容与产品的情感闭环,开启玩具2.0时代
- 微软 Windows 11 系统 25H2 版 ISO 镜像现已于 Release Preview 通道上线
- 女子搭顺风车被车主自带狐獴咬伤 嘀嗒暂停车主账号 警方:抓咬原因双方描述不一致 已介入处理
- 2025年MES厂商行业适配性排行榜:20款MES系统真实评价
- 自主焊接革新:无需人员操作,伊萨ADAPTIO埋弧焊技术实现从根部到盖面的全自动焊接
- 微星推出 USB4 磁吸移动固态硬盘 DATAMAG 40Gbps,至高 4TB 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