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ull
2、 配制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 NaOH,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混匀。
3、 取4克氢氧化钠,加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溶解。
4、 将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倒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
5、 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倒入容量瓶中。
6、 用洗瓶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2-3厘米处。
7、 用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平齐。
8、 盖紧瓶盖,倒置摇晃均匀即可
9、 把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贴上标签。
10、 扩展资料
11、 氢氧化钠相关介绍
12、 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是一种强腐蚀性强碱物质,常呈片状或块状。它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形成碱性溶液。该物质具有潮解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导致变质。可通过加入盐酸来检测是否发生变质。
13、 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础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纯净状态下为无色透明晶体,密度为2.130克每立方厘米,熔点318.4摄氏度,沸点1390摄氏度。工业级产品通常含有微量氯化钠和碳酸钠,呈白色不透明状,形态多样,包括块状、片状、颗粒状和棒状,其分子量为39.997。
14、 氢氧化钠可用作水处理中的碱性清洗剂,易溶于乙醇和甘油,难溶于丙醇与乙醚。它能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15、 制备工艺
16、 实验室制备方法
17、 钠盐和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
18、 可采用碳酸氢钠(小苏打)与氧化钙(生石灰)制备氢氧化钠。先将生石灰加入水中,充分反应生成石灰浆,即氢氧化钙悬浊液(熟石灰)。随后,向其中加入碳酸氢钠固体或浓溶液,为提高氢氧化钠纯度,应确保氢氧化钙过量。依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溶解度差异,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持续搅拌以加快反应进程,反应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使碳酸钙充分沉降。待上层液体澄清后,小心倾倒出清液,即得氢氧化钠溶液。注意获取后的溶液不可用滤纸称量,以免造成污染或误差。
19、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水。
20、 钠遇水剧烈反应
21、 取金属钠,去除表面煤油和氧化层,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22、 浮熔游响,反应剧烈,现象明显。
23、 钠浮于水面
24、 钠熔化成小球,发出耀眼光芒。
25、 钠在水面游动,因反应生成氢气。
26、 钠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声,因产生氢气。
27、 工业生产方法
28、 工业制烧碱主要有苛化法、电解法及离子交换膜法三种工艺。
29、 苛化工艺
30、 将纯碱溶解制成碱液,石灰加水配成石灰乳,在99至101摄氏度条件下进行苛化反应。反应后的料液经澄清、蒸发浓缩至浓度超过40%,得到液体烧碱。再经进一步浓缩与固化,获得固体烧碱产品。苛化过程中产生的泥渣用清水洗涤,洗水回用于碱液制备。
31、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32、 隔膜电解工艺
33、 将原盐溶解后,加入纯碱、烧碱和氯化钡去除钙、镁及硫酸根等杂质,随后在澄清槽中添加聚丙烯酸钠或苛化麸皮促进沉淀。经砂滤并用盐酸中和后,盐水预热送入电解槽。电解液经预热、蒸发、分离盐分和冷却,得到液体烧碱,再经浓缩即为固体烧碱产品。洗涤盐泥的水回收用于溶解原盐。
34、 离子交换膜技术
35、 将原盐溶解成盐水后,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初步精制,所得一次精制盐水经过微孔烧结碳素管式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杂质,再通过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塔实施二次提纯,使盐水中钙、镁离子含量降至0.002%以下。经二次精制的盐水进入电解槽,在阳极室中电解生成氯气,同时盐水中的钠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与阴极区产生的氢氧根结合形成氢氧化钠;氢离子则在阴极表面得电子析出氢气。为防止氢氧根反向迁移影响电解效率,需向阳极室持续加入高纯盐酸以中和回迁的氢氧根离子,阴极室则补充纯净水以维持反应所需条件。最终在阴极侧获得浓度为30%至32%的高纯度液碱,既可直接作为液体产品销售,也可经蒸发浓缩加工成固态烧碱成品。
36、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水。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