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9日起,2025年4月以来,A股大盘开启了一轮连续上涨,截至9月30日,整整6个月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上涨了25%,根据涨幅和节奏,可以说目前的A股正处于牛市中。解释当前市场的一大主流观点,A股今年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是流动性,即所谓的“水牛”。
在A股富贵泼天的同时,北交所在今年的表现同样亮眼。北证50指数年初到3月中旬的一波上涨,基本上填平了去年11月、12月的下跌缺口;进入4月后,跟随A股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连续上涨。虽然中间有过一段连续调整,两轮上涨积累的涨幅颇为可观,截至9月30日,北证50指数年初至今的涨幅已高达47%。
那么,前些年不温不火的北交所为何在今年行情火爆?
流动性驱动交投很火热
就北交所今年以来的行情表现看,北证50从春节后到3月中旬的那一轮反弹,主要由DeepSeek概念发酵,由此开启了对科技股的价值重估;4月中旬开始的更强一轮反弹中,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并购重组等题材表现活跃,主线行情在这些活跃题材板块中快速轮动。
由此可见,北交所在今年的行情节奏及对应的热门题材,基本与A股重合。A股牛市受益于流动性相对宽松的同时,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也在今年有着明显提升。
反映到数据上,今年以来北交所的日成交额在大部分时间都超过了200亿,峰值水平达到了528亿,虽然没有突破去年924的高点,但相比前几年已然是大为改善;换手率方面,北交所今年以来的日均换手率为9.9%,高于A股主板和两创。
在流动性相对改善驱动A股走出“水牛”行情的同时,北交所长期以来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基于我国流动性的信用分层,权益市场中沪深两市通常率先受益,然后再外溢到北交所、新三板等非主流市场,并受赚钱效应驱动,以上是今年北交所活跃度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北交所以小盘股为主,股价本身弹性就比主板更高;而且,北交所除新股外的涨跌限制为30%,为资金博弈提供了更大空间。因此,中小盘叠加更灵活的交易制度,也是今年北交所交易活跃度提升的核心因素。
反映到指数涨跌幅上,截至9月30日,北证50今年以来的涨幅跑赢中证2000、国证2000等同为中小盘定位的主板指数。但值得注意的是,北证50在同期跑输创业板指、科创50等双创指数,主要源于其更高波动的特性对收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北交所的新股质量有明显提升,而且目前IPO储备充足,进一步提升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随着10月9日起,北交所为存量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即全部切换为920新代码,北交所与新三板在交易标识、市场定位上的区隔将更加明显,帮助投资者更清晰地识别不同市场层级的标的,更有利于提升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独立辨识度与专属定位。
长期看,通过鼓励中长期资本入市,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鼓励中长期资本入市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针对北交所,主要引导私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作为长期资本的公募基金亦参与其中,北证50指数基金在近年来明显扩容,这也是北交所吸引力提升的例证。
题材驱动与基本面并重
在北交所的投资方向中,短期题材驱动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在今年,多个热点题材快速轮动,与主板相比,既有相似之处,自身的特点也尤为突出。在今年一季度,北交所的交易主线与主板高度重合,AI相关、人形机器等概念交投火爆。
在同期排名居前的个股中,新赣江、志晟信息是典型的AI应用概念股;华原股份、立方控股、昆工科技、克莱特、并行科技等属于算力基建;万达轴承、浩淼科技、春光智能、明阳科技、同惠电子等都是人形机器人的热门股票;常辅股份受可控聚变概念的影响,上涨行情一直持续到了今年二季度。
进入今年二季度后,北交所的交易主线更加多元化,同时板块轮动有一定加速。就题材切换看,一部分在一季度配置了科技股的资金逐步转向新消费,锦波生物、芭薇股份、路斯股份、康比特、太湖雪等消费题材因此而明显走强;随着行情的进一步演进,军工、航空航天、创新药、航运等板块都是北交所的热点,相关个股在这一时期大都出现了明显上涨。
在交易热点题材的同时,基本面扎实的个股同样吸引投资者关注。就北交所今年中报的整体表现看,汽车产业链的收入与利润均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能;消费板块利润整体承压的同时,收入端已出现了明显改善;机械设备行业呈复苏态势,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均有改善;医药行业受益于今年BD出海利好、叠加政策面的边际改善,共同驱动行业整体的业绩增长。
在上述基本面占优的行业板块中,绩优股的表现相对更加强劲。比如消费板块中的一致魔芋,作为新消费的典型代表,由于魔芋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近两年的业绩增长颇为亮眼,年初以来的最大涨幅超过了300%;再比如汽车产业链中的开特股份,受益于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传感器类、执行器类等产品的需求旺盛,公司近两年的业绩增长相当强劲,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在业绩驱动结合热点题材的投资逻辑下,开特股份在今年的最大涨幅约为280%。
估值方面,北证50指数的PE-TTM在近期已经超过了70倍,对应估值的历史分位在95%左右。尽管目前预期向好,有望推动热门板块的估值中枢上移,但安全边际相比前期已经明显弱化。再横向看,北证50目前的估值水平虽然远不及科创50,但也已经大幅超过创业板指,热门个股的估值相对主板存在明显溢价,北交所在当下的估值风险不容忽视。
相关
北交所新股“热辣滚烫” 首日平均收益率达350%
9月19日,世昌股份登陆北交所,首日收盘大涨271.6%,延续了今年北交所新股的“不败神话”。
至此,2025年北交所上市新股已达14只,首日平均收益率达到349.98%,赚钱效应显著。
市场参与热情随之水涨船高:日前锦华新材的发行结果披露,52.49万户投资者参与申购,冻结资金规模高达8511.8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近日北交所发行节奏明显加快,9月18日新受理3家公司,一批新三板公司踊跃冲刺北交所IPO。
新股赚钱效应爆棚
延续今年来北交所新股的强势表现,世昌股份上市“首秀”同样不负众望,收盘涨幅达271.6%,成为北交所又一单日涨幅超过2倍的新股。
此表现并非个案,事实上,另一只同样于9月上市的新股三协电机,表现更为惊艳。三协电机在上市首日即狂飙785.62%,成为今年最牛北交所新股。在北交所开板以来,三协电机上市首日涨幅则居于第二位,仅次于阿为特的1008.33%,后者于2023年11月上市。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总共有14只新股在北交所上市,上市首日涨幅均超过150%,首日平均收益率则达到349.98%。紧随三协电机之后,今年6月26日登陆北交所的广信科技,在上市首日涨500%;鼎佳精密、天工股份的上市首日涨幅也均超过400%。
打新市场热情高涨
随着赚钱效应的扩散,北交所打新热度居高不下,申购资金规模屡创新高。
9月19日,锦华新材的北交所IPO发行结果出炉,申购户数达到52.49万户,冻结资金规模高达8511.8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北交所冻结资金规模最大的前10家均为今年上市新股。
打新资金激增直接导致中签率持续走低。8月22日上市的能之光吸引了70.48万户投资者参与打新,冻结资金5645.43亿元,最终8.3万户获配,中签率仅0.0179%,为北交所历史最低;此外,三协电机中签率为0.0224%,鼎佳精密、广信科技、交大铁发等中签率约为0.03%。
与此同时,更多机构的投资者也开始关注北交所打新机会,纷纷参与战略配售,使得这一领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卷”。不少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报价竞争力、展现强大的资金实力等,只为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后备军蓄势待发
在新股发行火热的同时,北交所的“源头活水”也在不断注入。
北交所网站显示,9月18日晚,新受理了3家公司的IPO申请,分别为九目化学、百诺医药和申兰华。
在新三板市场,更是有着数量众多的企业作为后备军,蓄势待发。据统计,目前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数量已超过1700家,其中符合北交所财务标准的企业超过800家。
日前,百利食品公告完成北交所IPO辅导,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辅导机构为招商证券,其主营西式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芬尼股份则于9月18日公告北交所上市申请已完成辅导备案,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一家围绕热泵产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业务的公司。
从审核节奏来看,北交所正在保持“高速提质”的审核效率。华源证券的统计显示,2025年前8月已有21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到上市的流程周期为2至4个月,其中8月5家新上市公司平均审核周期为399天,低于全年水平。
重庆商报综合36氪财经、北京商报、证券时报等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