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基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大关,年内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
在近一年A股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形成了“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正向循环。机构预判,后续增量资金仍将持续入市,公募基金规模有望进一步攀升。
权益基金大放异彩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2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为年内第五次创新高,也是自2024年初以来第十一次创下历史新高。
行情方面,8月沪指累计上涨7.97%,为近11个月最佳表现;深证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涨24.13%。因此在股票市场大幅升温的环境下,主动权益规模实现了跃升,在各类型产品中,成为贡献整体规模的中坚力量。
具体来看,8月内股票基金份额上涨了796.68亿份,但受益于行情的上涨,净值大幅上升6280亿元,环比增幅高达12.76%,从历史数据来看净值单月环比两位数增长亦实属罕见;混合基金份额则小幅下挫,减少了450亿份,但净值也增长了3327亿元,环比增幅8.69%;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二者合计增加了9607亿元。
权益资产份额的增长源于发行端的上新与二级市场的加购。若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8月新成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020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472亿份;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约为143.57亿份,权益基金新发份额占整体发行的一半之多。
此外,股基与混基份额此消彼长的背后,也反映出ETF的强势突围。8月份,国内ETF规模已达5.07万亿元,而距离上一次站上4万亿关口仅历时4个月,ETF规模持续上涨也是二级市场“加购”的真实写照。
权益翻倍基超40只
前三季度期间,全市场4715只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QDII偏股混合型基金、QDII灵活配置型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统计期内平均收益率达32.56%,有4619只产品录得正收益,占比达97.96%。
其中,共有42只翻倍基(即基金收益率达100%及以上),前9月收益率在5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则有911只,占比达19.32%。
具体来看,永赢科技智选为前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冠军,收益率高达194.49%。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以科技板块为主,依次为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源杰科技、长芯博创、沪电股份、工业富联、太辰光、深南电路。
汇添富基金张韡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及中欧基金冯炉丹管理的科技主题基金——中欧数字经济基金则为前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亚军与季军,收益率依次为155.09%、140.86%。紧随其后的是恒越优势精选、中航机遇领航、中银港股通医药、交银优择回报、红土创新新兴产业、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前三季度收益率均在120%以上。汇安成长优选则以115.03%的年内业绩位列第十。
整体来看,在前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三十名的榜单中,安信基金陈鹏在管的3只基金——安信新回报、安信洞见成长、安信成长精选均位列其中,年内收益率分别为114.82%、114.46%、113.50%。
华宝基金郑英亮在管的华宝大盘精选、华宝核心优势也以103.99%、103.59%的年内收益率位列榜单。
新发规模超9000亿元
截至9月29日,年内公募新发规模达9129.07亿元,同比增长4.54%。
细分到各类产品来看,包含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权益类基金年内新发规模达4380.69亿元,占比合计达47.99%。同期,债券型基金的新发规模为3936.67亿元,占比为43.12%。而去年同期,债券型基金的新发规模占比高达七成,权益类基金占比则不足两成,可以看出,当前权益类基金已经取代债券型基金成为新发“主力军”。
从单只产品来看,当前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为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发行总规模达65.73亿元。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则紧随其后,发行总规模达60.01亿元。
另外,还有多只债基发行规模达60亿元,其中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债券综合指数、天弘中债投资级公司信用债精选指数发起式的发行规模均达60.01亿元。同期,还有惠升和盛纯债、贝莱德中债投资优选绿色债券指数、汇安裕宏利率债券、施罗德添源纯债债券、浦银安盛普航3个月定开债的发行规模均达60亿元。
回顾年内,公募基金规模在波动中攀升,并陆续突破33万亿元、34万亿元、35万亿元、36万亿元大关,权益类基金规模也有明显增长。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明显,最新规模为5.55万亿元,环比增长12.76%,混合型基金最新规模为4.16万亿元,环比增长8.69%。同期,货币型基金、QDII基金规模各环比增长1.34%、9.21%,债券型基金规模则环比下滑0.39%。
前三季分红超555亿元
截至9月29日,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市场公募基金(统计各类份额)分红总额为555.25亿元,其中权益类(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分红总额为116.36亿元,同比增幅达99.86%。
从投资类型看,债券型基金三季度以来分红总额为390.78亿元,占全市场基金分红总额的70.38%,仍是分红主力,但同比下降5.09%,主要受部分债券产品净值波动、可分配利润增速放缓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提升显著。三季度以来,权益类基金分红总额达116.3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99.86%。其中,股票型基金表现最为突出,分红总额为103.54亿元,同比增幅达119.09%;混合型基金分红12.82亿元,同比提升16.97%,两类产品共同推动权益类基金分红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1.94%升至20.96%。
“权益类基金分红大幅增长,主要是市场环境与产品盈利共振的结果。”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表示,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整体回暖,推动权益类基金净值显著回升,可分配利润基础更为充裕,为分红提供了现实条件。
此外,REITs、QDII、FOF等细分品类也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分红金额分别为38.54亿元、9.23亿元、0.33亿元。
除分红规模外,权益类基金的分红频次也显著提升,成为三季度以来基金分红的另一亮点。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截至9月29日,股票型基金分红总次数达361次,同比提升247.12%;混合型基金分红总次数为157次,同比提升196.23%。
从全年看,年内已有43只基金分红次数不少于9次,其中28只为权益类产品,占比超六成。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A、西部利得量化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湘财鑫睿债券C等产品分红次数均超10次。
“长钱”持续入市助增长
2024年9月底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出现快速增长。2024年9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元,达到32.07万亿元。2024年12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达32.83万亿元。2025年1月底,公募基金规模有所回落,2月底重回32万亿元之上。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5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再度上升,达33.74万亿元。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近一年以来,A股在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科技成长板块的崛起与流动性的持续改善下,迎来了新一轮上行周期。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迭创纪录,权益类ETF规模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持续吸引“长钱”入市,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正向循环。未来,市场有望迎来不同方面的增量资金。在市场的助力下,公募基金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近期A股持续盘整,兴业基金认为,近期市场调整或为未来长期行情蓄力,而非上行趋势的结束。总体来看,9月以来宏观层面的变化利好市场,同时,人工智能和科技行情也在持续发酵。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依旧合理,行业企业业绩复苏仍在起步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股有着较高景气度,而绝大部分传统行业企业仍处在筑底阶段,后续投资者可关注“反内卷”政策的执行力度。
展望后市,富荣基金认为市场在快速上涨后需要时间消化,预计短期走势偏震荡,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策略上强调“稳中求进”,以逢低布局为主,避免追高。行业配置方面,重点推荐两大方向:一是成长赛道,包括人工智能(AI)应用、半导体和医药等产业空间明确、景气度较高的板块;二是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领域,如电新、钢铁、有色等,政策预期改善有望推动估值修复。
金鹰基金表示,受益于流动性以及潜在基本面改善的品种,如科技仍是中长期主线,创新药、有色等方向也可继续持有,电力设备和固态电池有望成为新的资金介入领域,机器人也进入到产品验证时间窗口。价值方向上,随着市场情绪逐步稳定,券商、保险、金融IT等非银金融品种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改善。
重庆商报综合证券时报、21经济网、澎湃新闻、北京商报、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报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