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风险、长周期”的私募股权市场,连续押中“明星企业”实属不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大疆、宇树、摩尔线程、商汤科技、迈瑞医疗……在这些“明星企业”背后,都能见到一家投资机构的身影——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
深创投是深圳市引导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在股权投资市场,连续押中“明星企业”实属不易。
在国内,深圳市引导基金是培育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政府引导基金。过去10年,深圳市引导基金“集团军”已累计支持8000余个产业项目,助力超1500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近600家企业成功上市。
深圳市引导基金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基金,成立于2015年,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深圳市引导基金的最大特点之一,“子基金的日常管理、项目投资、投后管理等工作由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政府部门不以行政手段干预子基金日常管理事务和具体项目投资决策。”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键说道。
深圳通过政策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实现放大效应。自2015年至2025年3月初,深圳财政已实缴出资超1500亿元,分批次设立13支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设立300余支子基金。
在国资容错机制加速建立背景下,国资如何“敢投”“愿投”硬科技早期项目?在国资成为一级市场“最大LP”时,政府引导基金该如何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间,更好发挥“引导”作用?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键。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副总裁、深圳市引导基金董事长张键在金博会上致辞(记者曹媛/摄)“引导”二字的深层内涵:“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政府引导基金现阶段最应优先保障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为何这一目标具有最高优先级?如何理解政府引导基金中“引导”二字的深层内涵?
张键:作为政府投资基金,现阶段最优先保证的是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标。“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一个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今年,经深圳市政府批准同意新修订的《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中,再一次重申明确了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聚焦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引导”二字的深层内涵在于“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通过政策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实现放大效应。
我市产业引导基金聚焦市政府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集群,以大比例出资的方式发挥基金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精准锚定产业链关键环节、优质创新项目和潜力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同向发力。既为产业发展注入稳定资金支持,着力聚合技术、人才、市场等各类资源,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逐步形成布局集中、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10年,深圳市引导基金“集团军”累计支持5000余个产业项目,助力超1800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近400家企业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培育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政府引导基金。这一成绩如何达成的?深圳引导基金在运作模式、资源整合、产业赋能等方面,有哪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张键: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一是坚守初心使命。深圳市引导基金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资设立的政府投资基金,宗旨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聚焦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年以来,深圳市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联动、防范风险、耐心宽容”的原则,以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方式运行。
二是发挥专业机构力量。深圳市引导基金的业务,主要由出资设立战略性和市场化子基金、直接投资构成;主要通过投资子基金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择优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持续为优秀创投机构提供可靠的出资供给。
通过遴选子基金管理人,吸引累计近百家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进行合作。子基金的日常管理、项目投资、投后管理等工作由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政府部门不以行政手段干预子基金日常管理事务和具体项目投资决策。
深创投集团作为深圳市引导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对市场化子基金、部分战略性子基金和直投项目的投资进行受托管理。除深圳外,深创投集团还受托管理湖北、东莞等省市引导基金。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市引导基金战略性子基金聚焦深圳市产业战略部署,具有明确投资主管部门和政策目标开展子基金设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明确基金设立依据、拟投资领域现状和前景、拟新设子基金与市引导基金已设立子基金的差异、项目储备情况等,并开展事前绩效评估。
2022年以来,针对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集群,分类分批逐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改变以往基金以综合性投资为主的策略,突出投资的专业性和聚焦性,单只基金重点针对产业集群进行投资,打造功能健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20+8”产业基金群。
四是强化协同赋能。持续与国家各省级基金合作,强化市区、市各有关部门、深圳国企投资之间联动,发挥与其它财政金融工具协同,着力提升引导基金使用效能;持续为被投企业对接各类资源携手各子基金管理人,持续在接续投资服务、人才招聘、研究咨询、产业空间、场景资源和对接上市服务等方面为参投项目企业赋能,充分发挥平台桥梁作用。
如何让国资“敢投”“愿投”硬科技早期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资已成为风投创投市场“主力军”,深圳此前也启动了对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创投机构的考核机制进行优化。深圳引导基金是通过哪些措施激发投资活力,让国资“敢投”“愿投”硬科技早期项目?
张键:一是加大创投资金供给,壮大“耐心资本”。深化与银行AIC、险资、产业CVC等各类长期资金合作,延长新设基金存续期,推动与中国平安设立100亿元基金、与建设银行AIC合作设立70亿元产业母基金,正在争取多类国家级基金落地深圳,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
二是优化绩效考核方式。侧重于对基金整个存续期内、所有投资项目、整体回报的综合考核,减小单年度考核影响;将实现基金政策目标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与基金管理费浮动、让利等激励措施相挂钩。
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对子基金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引导基金对基金管理人的遴选标准主要有哪些?你最看重哪些方面?
张键:深圳引导基金遴选基金管理人时,始终坚持市内市外、各类主体一视同仁;子基金管理人中,多数为具备充分市场化管理机制的民营企业,形成了良好创投生态。
基本要求是需具有丰富的股权投资和相关领域基金管理经验,历史业绩优秀,有健全的风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有良好的募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看重基金管理人对“20+8”产业具体集群的认知和理解深度,要具备产业战略咨询能力,能够撬动的产业资源,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产业链协同与赋能。
“基金跟着产业走,产业借着资本兴”
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公司的负责人,相较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创投重镇,深圳最突出的差异化特色体现在哪里?
张键:国家宣布2026年APEC会议将在深圳举办,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和“南方科技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之一,集中了中国“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许多重点发力的先进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象征。
从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为代表的科技“四大龙头”,到层出不穷的人形机器人“十三太保”、3D打印“四大天王”,再到智能终端企业群雄争霸。深圳正在形成覆盖大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智能硬件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剑指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创新与活力,开放与包容正是深圳最明亮的底色。
硅谷在持续孕育创新企业的同时,也相伴相生孕育了一批出色的风投创投机构。伴随深圳产业的发展,成长了深创投集团等一批优秀的本土投资机构,坚持“发现并成就伟大企业”的理念,持续为科创企业提供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21世纪经济报道: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深圳明确提出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风投创投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应如何重点发力?深圳引导基金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城市的战略协同,在助力深圳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又一次跨越?
张键:深圳站在“十五五”新起点,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风投创投中心”,可以从两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政策创新层面,从“经济效益导向”到“战略价值导向”,打造多层次资本“引力场”。绩效考核机制转向“战略价值导向”,建立“政策+产业+生态”的三维考核体系,匹配项目从初创到成熟的成长规律,让耐心资本陪伴企业成长。
二是生态构建方面,从“产业协同”到“创新要素闭环”,打造互补协同的创投“沃土”。推动各类基金与高校、国家级实验室深度合作,将实验室的早期技术成果纳入投资项目库,组建“技术转化联合体”,提供“研发资金+产业化资源+市场渠道”打包支持。
为契合深圳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引导基金将以“战略锚定、生态聚力”为主线,实现自身跨越,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锚定战略,打造“基金集群+产业集群”互动模式。联动国家级基金、险资、银行AIC、产业资本等长线资金,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产业资本”的多元资本生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重点投向“卡脖子”领域和前沿赛道,实现“基金跟着产业走,产业借着资本兴”。
二是生态聚力,构建“多元协同”的生态格局。深圳市引导基金将整合产业链龙头、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技术对接+供应链匹配”服务。探索基金退出路径,鼓励优质被投企业参与企业上市培训、并购重组,打造“基金集聚-项目孵化-上市退出”生态闭环,加速创新要素跨领域流动。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