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力量助力 Flink 引擎 CDC 源模式演进支持 | Apache SeaTunnel 开源之夏成果


今年的开源之夏活动已渐近尾声,历经半年多的潜心开发,Apache SeaTunnel 项目的开发者们收获满满。今天,让我们聚焦于在 Apache SeaTunnel 所支持的 Flink 引擎上实现 CDC 源模式的项目。从项目的初始构思,到一步步的开发实践,再到完成后的感悟,全方位领略这一成果的诞生历程。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采访,走进这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开发者的开源世界,看看她是如何兼顾繁重的学习任务,圆满完成这次开发任务的吧!

个人介绍

  • 项目导师:Lucifer Tyrant
  • 姓名:董嘉欣
  • 学校 + 专业:北京科技大学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GitHub ID:147227543
  • 个人感兴趣或擅长的研究领域:大数据平台开发,曾在快手,美团的数据平台部做数据平台开发工作
  • 兴趣爱好:读一些技术文档,尝试业界新技术栈,看小说

董嘉欣

项目名称

Flink引擎CDC Source Schema Evolution支持

项目背景

在实时数据同步场景中,源表的schema变更,如新增列、修改列类型等是常见需求。目前Apache SeaTunnel已经在自研引擎上支持了CDC schema evolution,但在Flink引擎上还没有实现这一特性,这导致用户在使用Flink引擎进行CDC同步时,一旦遇到schema变更就需要重启任务,非常影响数据同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现思路

​ 我的实现灵感主要来自于Flink CDC项目的设计思路。在研究Flink CDC的schema evolution实现后结合Apache SeaTunnel的架构特点,设计了一套适配Flink引擎的schema演化方案。

具体实现时序图如下:

00cc343e5478798c1ce7a744caba9046

​ 核心架构设计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1. SchemaCoordinator

    • 职责:这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协调中心,负责全局schema变更的状态管理和同步协调

    • 实现细节:

      • 维护了schemaChangeStates映射表,记录每个表的schema变更状态

      • 通过schemaVersions跟踪每个表的schema版本号

      • 使用ReentrantLock锁机制保证多个并发schema变更请求的线程安全

      • 维护pendingRequests队列,管理等待schema变更完成的CompletableFuture

  2. SchemaOperator

    • 职责:插入在CDC Source和Sink之间的专用算子,负责拦截和处理schema变更事件

    • 实现细节:

      • 在processElement()方法中检测SchemaChangeEvent

      • 调用processSchemaChangeEvent()处理schema变更流程

      • 维护currentSchemaChangeFuture用于支持schema变更的取消和回滚

      • 通过lastProcessedEventTime防止重复处理旧的schema变更事件

遇到的关键问题及解决过程:

​ 在开发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processElement方法中处理schema变更事件时,整个流程会卡住,不再继续处理后续数据,只会不断地执行checkpoint流程

​ 通过仔细分析日志,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2025-08-17 12:33:36,597 INFO  FlinkSinkWriter - FlinkSinkWriter handled FlushEvent for table: .schema_test.products
2025-08-17 12:33:36,597 INFO  SchemaOperator - FlushEvent sent to downstream for table: .schema_test.products
2025-08-17 12:33:36,597 INFO  SchemaCoordinator - Processing schema change for table: .schema_test.products
2025-08-17 12:33:36,598 WARN  SchemaCoordinator - No schema change state found for table: .schema_test.products

​ 从这些日志可以看出,先发送了FlushEvent到下游,FlinkSinkWriter处理完FlushEvent后尝试通知SchemaCoordinator,但此时SchemaCoordinator还没有初始化schema change state(因为请求协调器的代码还没执行),导致通知失败。SchemaOperator中的schemaChangeFuture.get()方法会一直等待,直到60秒超时。

​ 之后通过观察日志状态,我调整了执行顺序,将原本 “先发送FlushEvent,后请求SchemaCoordinator” 的逻辑,改为 “先请求SchemaCoordinator创建状态,后发送FlushEvent“ **,就比如这里:

CompletableFuture<SchemaResponse> schemaChangeFuture =
        schemaCoordinator.requestSchemaChange(
                tableId, jobId, schemaChangeEvent.getChangeAfter(), 1);
currentSchemaChangeFuture.set(schemaChangeFuture);
sendFlushEventToDownstream(schemaChangeEvent);  // 在请求协调器之后才发送

191d7bd854729a76def69a375ddee659

​ 这样确保SchemaCoordinator先创建好schema change state,之后请求的时候就不会返回空,然后算子将FlushEvent被发送到下游,下游处理完FlushEvent后,因为此时state已经存在,就可以成功通知SchemaCoordinator,SchemaCoordinator收到通知后,完成schema change的CompletableFuture,之后processSchemaChangeEvent方法的等待结束,继续执行后续流程。

项目成果

  1. 解决的问题:

    • 实现了Flink引擎上的实时schema演化能力,用户在使用Flink引擎进行CDC同步时,源表发生schema变更后无需重启任务
    • 提供了完整的schema变更协调机制,确保多算子之间的schema变更同步
  2. 为用户带来的好处:

    • 业务连续性提升:schema变更不再需要停机,大大提高了数据同步的可用性
    • 运维成本降低: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频繁的任务重启
    • 数据一致性保障:通过FlushEvent机制确保schema变更前后的数据一致性
    • 引擎选择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Flink引擎或SeaTunnel引擎,都能获得schema evolution能力
  3. 技术贡献:

    • 新增了SchemaCoordinator全局协调器
    • 新增了FlushEvent事件类型和处理机制
    • 在Flink translation层实现了完整的schema evolution适配
  4. 改进方向:

    • 多并行度支持:设计并实现多并行度场景下的flush协调机制,可能需要引入并行度感知的计数器和更细粒度的状态管理
    • 状态持久化:考虑将SchemaCoordinator改造为Flink的Operator或利用Flink的BroadcastState,使其状态能够参与checkpoint

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在参与开源之夏项目中的开发心得和感受,Apache SeaTunnel 对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Q:在众多项目中,为什么选择参与 Apache SeaTunnel 的项目?

A:我选择参与 Apache SeaTunnel 项目,主要有这样几点考虑:第一是它的技术方向和我已有的经验非常契合。之前在一家初创公司实习时,我们就是用SeaTunnel做数据集成,支持数据仓库的搭建。我自己也常用Flink开发数据处理管道、搭建实时血缘系统,对数据集成和实时同步这个领域很感兴趣。SeaTunnel作为新一代数据集成平台,技术栈新、架构清晰,我觉得很适合深入学习并做出贡献。

​而且,Apache SeaTunnel 社区氛围特别好,社区非常活跃,大家响应也很及时,对像我这样初次参与开源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CDC schema evolution 这个功能解决的是真实场景中的痛点,能看到自己写的代码真正帮助到用户,会很有成就感。

Q:Apache SeaTunnel 的项目与你的学业有什么交集吗?

A: 有挺多交集的。比如我们大数据处理课程中讲到的 Flink、StarRocks 等框架,在 SeaTunnel 里都有深入的应用。大二时为了处理 Spark 相关的微批次任务,我还用过 StreamPark,所以对数据集成这一块也比较熟悉。参与 SeaTunnel 项目,正好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项目中落地,加深理解。

Q:参与这个项目给你的学业和未来个人规划带来了哪些影响?

​ 这个项目让我收获很大。比如,为了理解CDC的实现,我深入阅读了Flink CDC的源码,对Flink的运行机制、分布式协调、异步编程等有了更扎实的理解。

​ 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如何在大型开源项目中协作:包括代码规范、PR流程、测试覆盖等工程实践,为我未来的开源参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我明确了自己对数据基础架构方向的兴趣,未来也希望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

Q: 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A: 最大的挑战是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技术问题:在实现过程中,processElement 方法会卡住,只做checkpoint却不继续处理数据。此外,在架构设计上,如何将新功能优雅地集成到现有系统中,也比我预想的要复杂。

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自己反复调试、查阅资料,也积极向导师和社区伙伴请教。大家的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帮助我逐步理清了思路。

Q: 您参与开源有多长时间了?喜欢开源吗?开源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A: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与开源。虽然之前在公司实习时也写过一些内部功能的代码,但向社区提交PR还是第一次。我非常喜欢开源。最吸引我的是那种开源的氛围——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公开讨论、协作贡献,每个人都能在过程中学习和成长。这种开放、共享的精神,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Q: 您之前是否了解过或使用过 Apache SeaTunnel 或其他数据集成产品?

之前实习时就用过SeaTunnel,主要是做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同步,比如从 Kafka 到 Hive,或者从 Kafka 到 StarRocks。Flink CDC 我也接触过,主要用在 CDC Source 的流式集成场景。相比之下,SeaTunnel 支持三种执行引擎,既能做流处理也能做批处理,覆盖的场景更全面。如果未来再选择数据集成工具,我会优先考虑 SeaTunnel——一是功能全面,二是配置起来也比较方便。

Q: Apache SeaTunnel社区贡献给您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您希望在这里有何收获?

A: 第一印象特别好:社区氛围友好,Mentor 响应及时,代码Review 也非常认真细致。我希望在这里能继续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社区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同时也精进自己的技术水平。

Q: 您后续还会持续在 Apache SeaTunnel社区活跃吗?

A: 会的。关于我目前实现的功能,我还想再做些优化,更好地保证SeaTunnel on Flink 的精准一次语义。未来也希望能参与更多有意思的议题。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巾帼力量助力 Flink 引擎 CDC 源模式演进支持 | Apache SeaTunnel 开源之夏成果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