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认为,“外卖大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餐饮市场“内卷”,使价格体系与行业结构面临失衡风险。
餐饮业出现
“单量暴增而营收停滞”现象
7月以来,我国餐饮市场收入增速同比下滑,行业指数持续走低,风险信号不断累积。
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平台补贴大战带来的“虚高繁荣”有关——平台补贴在未显著提振整体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改变了消费选择,将线下堂食客流转移至线上,吸引了对价格较敏感的增量订单,一些企业出现“单量暴增而营收停滞”的怪象。若这一趋势得不到扭转,行业一定时期内或将面临“利薄、风险加剧”的严峻局面,值得警惕。
比如,有火锅品牌集团上半年关闭88家门店,门店数量首次出现收缩。有的百年老字号企业,营收利润双降,利润大幅下滑。
吴坚认为,“外卖大战”对餐饮业的影响不容小视。在外卖平台的流量算法和补贴规则下,平台扣走大量“流水”,加上原料、房租、人工等成本,不少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有的甚至“越爆单,越亏损”。同时,补贴资源过度向头部品牌集中,导致行业生态发生变化,特色餐饮店铺等多元化主体受到冲击,价格体系与行业结构面临失衡风险。
平台补贴大企业
竞逐“全网最低价”
平台算法与规则的设计导向是追求自身效率与利润的最大化,这导致流量、用户、资本等向极少数能最大化创造商品交易总额(GMV)的头部主体集中。
一是企业普遍反映复杂的佣金、配送费与推广费混合计价,使商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上极度被动。同时,营销活动和流量分配机制缺乏透明度,中小企业若想保持曝光,就必须投入更高比例的营销费用或承担免配送费等额外支出,以换取流量支持。
二是平台为追求GMV和市场份额,将补贴资源集中用于扶持大型连锁品牌竞逐“全网最低价”,形成“大品牌破价、小品牌破产”的恶性循环,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特别是7月以来,一些平台在未提前沟通的情况下,突然发起大额补贴活动,导致大量商家门店订单激增,原材料和人力准备不足,引发投诉与赔付,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节奏。有的企业人力、包装材料等方面成本急剧上升,进一步侵蚀利润。
一些餐饮企业表示,低价促销虽能在短期内增加订单量和销售额,但也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有的企业不得不降低食材品质或减少菜量来控制成本,对消费体验和行业口碑带来一定冲击。
切实叫停“外卖大战”
保护数千万从业者的“饭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保护经营者自主定价权,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公开透明、增强各方协同。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并施行《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倡导平台合规自律,规范收费行为。
吴坚建议从三方面推动餐饮业从“卷价格”转向“卷品质”。
一是完善平台算法治理机制。建议在现有骑手侧算法公示的基础上,同步加强企业端的规则公开,明确费用分担、流量推荐和活动准入等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在流量分配与活动设计中建立中小企业保护机制,维护市场竞争的均衡有序。建立平台算法磋商与评价机制,由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和专家共同参与监督,防止算法歧视。推动平台算法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社保缴费机制,建议以餐饮业员工实际工资作为社保缴费基数,破解目前“工资低于缴费下限仍按高标准缴付”的困境,减轻企业与员工负担。鼓励餐饮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支持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把餐企前厅后厨更换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纳入“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三是搭建更加广阔的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引导企业由价格与流量竞争,转向数智化转型、绿色升级与品牌建设,寻求高质量发展。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