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技能人才827万 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专家代表共议广东高素质人才引育

9月15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高素质人才引育专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召开。广东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力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广东省高素质人才引育专题调研的情况。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院士专家、省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深入交流,为广东高素质人才引育建言献策。记者获悉,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截至7月底,广东共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粤来粤就业创业。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超八千名港澳人才在大湾区执业

调研报告显示,广东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引育工作,持续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支撑。目前广东已制定人才发展条例、科技创新条例、技能人才发展条例、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等法规,以及人才优粤卡、外籍和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同时,广东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粤港澳联合引才聚才用才机制,8019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深入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截至7月底,共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粤来粤就业创业。

创新平台是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加快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以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广东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供给,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出台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若干意见,现建有348个产业学院,在院本科生规模超21.4万人。

建议加快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调研报告建议,广东要进一步落实引才育才政策,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持续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对于顶尖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巩固深化“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成果,细分领域建立健全产业人才图谱;进一步增强产业引才育才聚才效能,创新实施“人才飞地”“人才反向飞地”等政策,加强产业、科技、教育和人才政策协同,加快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会上,2位院士和多位人大代表、专家、企业家就人才引育工作交流发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纳米智造研究院院长赵宇亮建议,广东可充分发挥港澳人才中转站作用,建立粤港澳协同引才、联合育才的机制,深度互联互通,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素质人才的供给能力。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罗丹建议,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设立关键岗位,匹配相应业绩要求,待遇跟着岗位和业绩走。

强化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要素保障

高素质人才引育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会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促进人才供需匹配,接下来将深化拓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精心筹办秋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以“万企进百校”为抓手深化实施N城联动招聘,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东技能人才总量2201万,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下一步,广东省人社厅将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做优做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推广“技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开展补贴性培训,强化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要素保障。

在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广东省人社厅回应,广东在职称评审中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度,向骨干国企下放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权,在龙头民企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试点,让“干得好”的“评得上”。下一步,将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优化职称评审服务。

为便利湾区人才流动,广东省人社厅透露,将深化大湾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和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价试点,优化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推进“湾区社保通”,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广东高技能人才827万 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