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在广东启动,专家提出——
新快报讯 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科记协报道 19日,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主论坛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分别设在广州、深圳、东莞、江门举行的七大平行论坛同时启动。活动议题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网络安全、新材料、创新医疗器械、智慧视光、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
主论坛上,省级科技社团代表、高校、企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和省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等约600人参与线下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四位院士分别从能源、计算数学、高性能计算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未来的耗能大户很可能是算力中心”
“能耗高,节约能源的空间就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作题为《AI与能源融合》的主旨报告。作为能源和环境专家,陈勇在报告中表示,随着AI的发展,未来的耗能大户很可能是算力中心。“‘AI+能源’是能源领域必然的发展方向,两者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还可以促进能源技术进步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学习”。汤涛院士是计算数学家,他表示:“数学充满奇妙的想象,可以迸发卓绝的智慧。好的老师要通过AI的辅助,通过3D打印、视觉艺术等现代科技,通过数字、几何、空间、逻辑,以及具体的展览构建,促进孩子们发现数学奇妙的想象,从而构筑对数学世界的认知和兴趣。”
汤涛表示,在AI时代,“高分”与“高能”并不矛盾,但亦不彼此等同,人们不应一味追求高分,更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不畏惧AI,并且驾驭AI这个强大的工具。”
“不要以为数字能提供所有答案”
“超算和计算的界限应该淡化,也许哪一天,我们不再区分超算和计算,那才是计算机更高的境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作题为“关于未来计算的一点思考”的主旨报告。作为计算机和信息领域专家,钱德沛认为,计算与智能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将引导计算走向新阶段。人们努力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高度内在智能、提供强大算力、渗透全社会、承载各领域应用的算力网络,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
“做材料的难题犹如做菜,同样的料经由不同的人烹饪,会呈现不同的风味。”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恩厚带来题为“新能源领域耐腐蚀关键材料与安全保障技术”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无论是上天、下海、入地,没有一个产业的升级能离开腐蚀控制。发展腐蚀控制技术,也有利于飞机、核电站、桥梁等隐患的规避。他还提醒道,人们要积极与谨慎地使用计算与AI技术,因为大数据是在不知道机理的情况下统计结果,结果是否准确,能否实现预测还有待考究,“算法不能算出人生,不要以为数字能提供所有答案。”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为时四天的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由广东省科协主办,也是论坛全新改版后的首次活动。论坛围绕“科技赋能 向新自强”主题,设置一个主论坛和七个平行论坛,近60场学术活动、400多个高水平学术报告,其中包含16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报告。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