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在9月22日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226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
报告表明,2024年,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攻坚克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再创新高。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过亿元的单位415家,同比增长4.1%。
截至2024年底,高校院所共计拥有18248名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自建了技术转移机构,或与市场化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26.7%;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54.5%。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1329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占高校院所填报总数的32.7%,共建机构和平台的数量达到19772家。这些机构和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高校院所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制度建设、高价值成果培育、企业创新合作等方面不断推进,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一批战略性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来源:科技 日报
编辑:郭炘蔚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