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照片实在是太经典了,原来世界上有一种鸟能长得这么可爱的:

这是一只冬季的北长尾山雀,它在飞行过程中收起翅膀向下俯冲时被抓拍了,这一瞬间将它的可爱体现得淋漓尽致,给摄影师点个赞。

图片:北川譲

图片:北川譲
都说白白胖胖、圆鼓鼓最可爱,北长尾山雀经常被戏称为“小肥啾”,它们将白和胖两个属性点满了,身上到处也都很圆,脸圆圆的,眼睛也是圆溜溜的。


它们还会给你整一手卖萌的“歪头杀”,这个头一歪是不是被萌化了。

图片:北川譲
飞起来的时候,翅膀小小的,身体大大的,显得非常臃肿,一点都不像能飞起来的样子,给人一种笨拙、滑稽的可爱。
北长尾山雀的形象在互联网上非常受欢迎,我甚至看到许多网站和一些官媒,都将这种鸟描述为“世界上最萌的鸟”。
为什么圆鼓鼓的?
在中国,北长尾山雀主要分布在新疆、东北地区,是“三有”保护动物,并不算特别常见,不过在互联网上,人们经常将它和另外一种常见的长尾山雀——银喉长尾山雀给搞混了。

上面这个是百度百科“银喉长尾山雀”词条下面的内容截图,右边这些相关的视频介绍说的是银喉长尾山雀,但是图像展示的都是北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南北到处都有所分布,它们的形象比较消瘦,不像北长尾山雀这么圆鼓鼓的,身上的羽毛也是整体偏红的,总之不是给人白白胖胖的感觉。

在分类上,最初北长尾山雀其实就是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glaucogularis)一个亚种,但是现在它被归为独立物种了——学名Aegithalos caudatus,所以最好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
北长尾山雀生活在由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是高度肉食性的鸟类,主要食物来源是陆生无脊椎动物,对于人类说算是一种“益鸟”了。
另外,它们还是一种留鸟,它们会留在繁殖地内越冬,或者根据食物做短距离的迁徙。
据信,北京这两年冬季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北长尾山雀身影(这种鸟原本是很少出现在北京),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和食物发生了一定改变,让它们从繁殖地东北迁徙到了北京越冬。
和许多留鸟一样,北长尾山雀也会通过换羽来适应季节的变化。
它们在进入春夏的时候会换上夏羽,由于夏羽通常和鸟类的求偶有关系,所以有时候也会称为婚羽。
北长尾山雀“穿着”夏羽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这么胖嘟嘟的。

在繁殖结束之后,它们便会开始为越冬做准备,逐渐换上蓬松的冬羽,从而让自己看起来胖嘟嘟的。
不过,它们的体重并没有因此而增长多少,只有8克左右,所以即便它们看起来肥嘟嘟的,但飞行还是毫无压力的。
其实北长尾山雀不仅形象可爱,它们的社会行为也非常独特、有趣。
北长尾山雀独特的社会行为
在世界范围内,北长尾山雀的分布非常广,而且已确定的就有17个亚种,这点和银喉长尾山雀形成了鲜明对比,银喉长尾山雀在中国非常常见,但实际上它是中国独有的。

不同地区的北长尾山雀长相上有一定区别,但社会行为上大同小异(有项目大量研究了欧洲和日本的北长尾山雀)。
越冬对于北长尾山雀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它们很容易受到极端寒冷天气的影响,据信在有些时候,一个冬季它们就会有80%的个体死亡。
为了度过冬季,北长尾山雀会组建临时的越冬鸟群,通常有6-17只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包括亲属,也包括非亲属,它们彼此挨在一起取暖。
有趣的是,越冬鸟群中那些非亲属关系的友谊是在繁殖季节建立的。
越冬结束之后,鸟群就会解散,各自筑巢寻找配偶繁殖,但是它们筑巢繁殖的成功率只有17%,而那些没有筑巢成功的个体——无论雌雄,就会变成所谓的“辅助鸟”,帮助其它鸟巢喂养雏鸟。
有研究揭示,大约50%北长尾山雀的巢穴中都有一只或多只辅助鸟。

辅助鸟通常是辅助自己的亲属,但也可能是非亲属。
很多人可能好奇,辅助非亲属有什么意义?
这种牺牲可能确实有其意义,它们可以通过辅助积累经验,也可以为自己培养出更多的、未来潜在的配偶。
当然,还有建立一起越冬的友谊,让自己更有可能度过冬季。
虽然,北北长尾山雀会在冬季损失掉大部分个体,同时大部分个体也都会筑巢失败,但是它们通过这种辅助的方式,能够提高一些巢穴的繁殖成功率,从而快速恢复种群。
真是可爱又有趣的动物。

相关推荐
- 美国宣布其首架 F-47 隐形战机已投产:计划 2028 年首飞,波音主导研发的六代机
- 祝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宁波侧“甬舟号”掘进过半
- 真我GT8 Pro没改名承受了一些骂名 CMO:真没有你们以为的那个意思
- 479 元:Beats 款苹果 iPhone 17 系列 / Air 支架保护壳上手,挂绳成创意支架
- 特斯拉全球首个“真 V4 超级充电站”开启建设:16 个充电桩、功率最高 500 千瓦
- Claude Code被攻破「后门」,港科大&复旦研究曝出TIP漏洞
- 苹果 iOS / iPadOS 26 初步整合 MCP,未来 iPhone / iPad 可实现 AI 跨平台交互
- 北京西城举办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