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再也不是“掉点流量”这么简单了!
从9月30日起,微信小店带货新规正式生效:违规不仅要限流、封号,还可能被掐断直播、扣佣金、扣保证金,甚至要通过学习考试才能解禁。
昨天微信发布的微信小店带货违规管理规则修订公示,意味着微信小店达人、商家、各类带货渠道账号等,都被纳入统一监管,过去靠“灰色”博红利的玩法,或将全面失效。合规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唯一能走远的路。
看完新规,见实发现了三个最直观的变化。
一是覆盖范围扩大:不只是达人,所有带货者都要管。
以前规则只针对“视频号橱窗达人”,现在更名为《微信小店带货违规管理规则》,适用范围扩大并涵盖:
微信小店带货者及其带货渠道账号、微信小店/视频号小店商家关联账号、视频号橱窗达人、以及现存或未来可能新增的各类具有带货能力的主体与账号。
这意味着新规在治理范围和对象上的根本性扩展,无论是达人、商家,还是带货渠道,甚至未来可能新增的带货主体,都在规则之下。
背后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微信要对电商带货业务“全盘收紧”。
二是处罚方式更细,花样更多。
本次修订的核心之一,是处罚手段开始多元化和精细化。过去违规,大多是“警告、限流、下架、封号”。如今则出现了更复杂的组合拳,新增了更多梯度措施,共计19类,部分如:
学习考试:违规者不仅会被处罚,还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材料并通过考试。考不过,就不能解禁。
冻结佣金、保证金:违规可能导致佣金不能提现,严重的还会被直接扣除。保证金标准甚至会提高,违规者成本更重。
收取违约金:平台可直接从保证金、佣金划扣。过去违规或许“顶多丢个号”,现在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限制功能的细分化:包括限制客服功能(无法发消息/链接)、限制抽奖能力、限制直播回放、限制橱窗挂载,几乎把所有带货能力拆开,违规点对点封锁。
这一系列措施表明,平台不再满足于事后“粗放式”处理,而是希望通过更全面、更精准的惩戒机制,震慑违规行为。
三是违规情形覆盖更广:从信息违规到私下交易违规全覆盖。
新规将带货涉及的更多违规环节都纳入了治理,如新增以下违规情形:
发布违禁信息:带货者发布的商品信息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所禁止发布,或为不适合网络平台交易,或为特许经营但无此资质的情形。
引导私下交易: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引导用户离开当前直播间、微信小店、平台,以脱离平台允许的方式进行私下联系、交易,或存在私下交易风险,侵犯或可能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骚扰他人:带货者对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平台工作人员、其他与平台相关的关联人员等,实施骚扰、辱骂、贬低、挑衅、诋毁、诽谤、恐吓或使用任何引起他人不满的字句,妨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泄露信息:带货者未经允许公开、买卖、提供他人的个人信息的行为。
这也意味着,带货不只是“商品问题”,任何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能触发处罚。
从新规来看,一些依赖“灰色玩法”的团队很可能被淘汰。带货者的违规成本飙升,一旦踩雷,不只是掉流量,还要真金白银损失。
新规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微信要在电商生态中建立更高标准的合规底线,对于在微信小店卖货的人来说,合规才是唯一出路。
接下来,能走得更远的,将是那些把规则内化为日常经营准则,把合规视为增长前提的团队。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一起留言交流。
注:文/见实,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