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剧《月·兔》中秋亮相东城,兔儿爷传说焕新现代舞台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0月6日,一场名为《月·兔》的舞剧在北京吉祥大戏院上演,七位舞者用现代舞语言,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的传说与制作工艺——“择泥、塑形、彩绘”创造性转化为三段式舞蹈篇章。台下近三百名观众沉浸在这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对话中。

舞剧《月·兔》在吉祥大戏院上演。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舞剧《月·兔》在吉祥大戏院上演。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作为2025年“东城好时节·中秋”系列文化活动的点睛之笔,这场演出融合了非遗与现代舞之美,凸显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嘿!来东城看月亮”。

舞剧《月·兔》是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优秀作品,本次由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团队倾情展演。

演出独辟蹊径,将兔儿爷制作工艺的三个关键步骤——择泥、塑形、彩绘,通过现代舞的叙事语言进行全新诠释。

在演出中,七位舞者用灵动的身姿演绎传统故事,让“兔儿爷”这一古老的民间形象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艺术融合不仅用舞蹈串起了“家的团圆”与“国的欢庆”,更让古老的民间故事在美的享受中传递出中秋佳节关于团圆、健康与传承的美好寓意。

演出当天,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兔儿爷非遗传承人张忠强来到现场,将“兔儿爷”的非遗技艺从舞台延伸到观众身边。在非遗体验区,观众跟着张忠强老师学捏泥坯、画彩绘,亲手触摸非遗的温度。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贯穿整个假期的“东城寻月地图”城市漫游活动,也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升温,吸引市民游客开启看月、寻味、打卡、趣购的中秋之旅。

精心设计的“寻月地图”犹如一份中秋专属的城市漫游指南,串联起故宫角楼、天坛公园等10处东城赏月胜地,与东来顺、吴裕泰、吉兔坊等12家商家。活动还推出了一套设计精美的“寻月透卡”限定盲袋,全套共五款,以天坛“祈年望月”、北京钟鼓楼“古声今月”、国子监街“儒风雅月”、东四胡同街区“胡同串月”等东城地标场景为核心元素,并设有一款兔儿爷主题的中秋限定款透卡。“打卡+盲盒”的玩法,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节日期间4个领取点位共计发放地图1400套。

为丰富中秋漫游的实地体验,活动在吉祥大戏院、首开书院·景山书社、观坛Pearl Club、兰巴赫四个点位设置了“月映东城”主题微景观。

这些造景分别结合点位的特色,围绕“吉象如意”“书社伴月”“观坛望月”“月华丰收”等要素,将非遗兔儿爷、明月、丰收等中秋意象转化为可观、可感的院落露台小景。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非遗舞剧《月·兔》中秋亮相东城,兔儿爷传说焕新现代舞台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