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网》崔悦晨
从合资到外资,再到新任董事长Isler Renzo(易思乐)走马上任,中意财险在股权与人事的更迭中正经历一场深度变革。
9月19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任职资格批复,核准Isler Renzo(易思乐)中意财险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此次人事变动是继2024年5月忠利集团(Assicurazioni Generali Group)从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油资本”)手中收购中意财险51%股权、使其成为外资独资险企后,该公司的又一重大变化。
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财产保险公司,中意财险在经历股权结构巨变后,正试图通过换帅开启新的发展阶段。
从合资到外商独资
中意财险的股权变迁是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中意财险成立于2007年,最初由中石油和意大利忠利保险合资组建,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
2023年底,公司迎来历史性转折。彼时拥有中意财险51%股权的第一大股东中油资本,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所有股权。
经过公开竞购,忠利集团以近99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这部分股权。忠利集团表示,此次收购是其在中国市场实施长期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打造一家由集团全资拥有、独立运营的财产保险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版图。
2024年5月,该项股权变更正式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同年9月,中意财险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取得新的营业执照。2025年3月,忠利集团对外宣布:已完成对中意财险100%股权的收购。
自此,中油资本全面退出,中意财险彻底告别“国资背景”,成为继安盛天平、友邦人寿、安联人寿、汇丰人寿之后,中国保险行业第5家由中外合资转为外商独资的保险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
股权性质变更后,中意财险开始马不停蹄地对品牌logo和高管人事做出了重大调整。
履历显示,新任董事长易思乐是忠利集团的元老级人物,1971年加入集团,拥有超过五十年的全球保险从业经验。期间,他曾在美国、希腊、奥地利、法国、瑞士等十余个国家的分支机构担任高管,深谙全球保险市场运作规律,具备卓越的战略视野与跨文化管理能力。
2005年,易思乐被派往中国,出任中意人寿总经理,主导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与运营近十年,直至2015年卸任。
2025年9月,易思乐再次被集团委任至中意财险担任新一任董事长。从人寿保险到财险领域,易思乐的职业轨迹始终紧扣连接母公司资源的核心脉络。
而中意财险的上一任董事长为拥有中石油集团背景的严九。严九曾长期在中石油集团内任职,历任冀东油田总会计师、昆仑银行纪委书记、副行长等要职,兼具能源与金融双重背景,其管理风格体现了典型的“产融结合”路径。
2024年10月,严九正式卸任中意财险董事及董事长职务,转任昆仑金租董事长,完成从财险公司到金融租赁平台的跨界转型,也象征着中意财险“国资时代”的落幕。
转型中的业绩挑战
据中意财险官网最新披露,公司当前高管团队共9人。其中,总经理袁颖晖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人物。他拥有超过三十年的金融保险行业经验,在多家大型保险公司担任过高管职位,具备从一线业务拓展到集团战略管理的复合型能力,是一位典型的市场化职业经理人。
在9人高管团队中,除副总经理戴玉青、财务负责人王集杰和审计责任人姜小兵来自原中方股东“中石油系”外,其余6人均为中意财险外聘的高管。
从公司近年的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中意财险实现了30%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但到了2024年,保费收入为16.97亿元,同比增速降至10.1%。尽管连续五年保持盈利,但其总资产收益率仅为0.42%,净资产收益率为1.81%,显示出公司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然而,随着股权结构在2025年的正式调整完成,中意财险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显著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3亿元,已达到2024年全年收入水平的61%;净利润达到0.11亿元,同比增长7.82%。
投资端的增长以及负债端成本的优化成为推动今年上半年中意财险盈利改善的关键因素。截至2025年6月末,中意财险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1.57%,而其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了3.9%,处于较优水平。
不过,公司承保端的压力仍然突出。
2024年,中意财险的责任保险承保亏损为0.42亿元,相比2023年的1.63亿元亏损有所收窄;企业财产保险则从2023年的承保盈利0.18亿元转为亏损0.11亿元;货物运输保险的承保利润从2023年的0.11亿元变为亏损0.06亿元;家庭个人保险也从盈利79.87万元转为亏损0.11亿元。
这一情况在2025年上半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根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意财险非车前五大险种中占据主要份额的前两大险种签单保费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中石油”烙印掣肘转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意财险当前面临的另一大核心挑战,是如何在外商全资控股的新格局下,逐步摆脱对中石油体系的深度业务依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独立运营。
在中石油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时间里,中石油集团及其旗下庞大的子公司网络,一直是中意财险最为稳定的客户来源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仅中石油员工团体保险、企业财产险、工程险等关联交易相关保费收入就超过1亿元,占中意财险当年总保费收入的近6%。这种“股东输血”式的业务模式,虽在早期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保费基础,但也导致其市场化拓展动力不足,客户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随着中石油资本的退出,这一长期依赖的业务纽带正面临重构甚至断裂的风险。这意味着,中意财险需要谋求新的业务发展点。
面对这一挑战,中意财险已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战略转型方向:优化车险业务结构、大力拓展个人保险(个险)与健康险业务、加快理赔流程数字化、深化科技赋能。公司计划将发展重心从依赖大客户、大项目的“B端驱动”模式,逐步转向以个人客户为核心、以场景化产品为载体的“C端+场景”双轮驱动模式。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如何顶住业绩压力、完成“去中石油化”的业务重构,成为易思乐和新管理团队面临的重要挑战。(思维财经出品)■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