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基因带来治疗希望
温暖1706号
●温暖诉求
一个月要输血2次,就意味着楠楠每个月要向学校请假2次。看着自己布满针孔的小手臂,来自四川成都的10岁女孩楠楠难过极了:“别人都不用输血,我为何要输血?”女孩难过时,妈妈张女士只能用善意谎言开解:“我小时候也这样,长大了就会好的……” 待孩子心情好转,爸爸妈妈却心情沉重。“该如何治疗,才能根治楠楠的重型地贫?”
今年春节,张女士找到了能够根治重型地贫的新方法——基因治疗。8月,楠楠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血液科体检,并进行了细胞采集用于基因编辑,待医院进一步通知,她将植入新的“生命种子”。为此,一家人正在努力筹集治疗费。
刚满百日患病随后确诊
2015年年初,刚刚怀孕的张女士和丈夫前往居住地所在的妇幼保健院,请求为胎儿进行重型地贫筛查——二人早在婚检时,就知道双方都是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这意味着,他们的孩子将有1/4风险患上重型地贫。“几率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去做筛查。”然而,接诊的医生却认为小夫妻过度担心,让他们回家去了。
年尾,瓜熟蒂落,张女士的长女楠楠呱呱坠地。看见孩子出生时健康强壮,脸色红润,夫妻二人不禁松了一口气。
楠楠刚满百日时,适逢2016年春节。夫妻俩欢欢喜喜抱着女儿,回到老家四川德阳探亲。但让他们担心的是,楠楠在此期间出现感冒症状,数日不愈。看到小宝宝哭闹不止,家人们马上帮她挂了当地医院的专家号,希望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不料,医生检查楠楠的验血报告时发现,宝宝血红蛋白极低,脸色苍白如纸,重型地贫的症状呼之欲出。张女士看着怀里的宝宝心惊胆跳,最担心的事情,也许发生了。
没等春节过完,张女士和丈夫就心急火燎地带着孩子奔赴成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经过基因检测,楠楠被确诊为β型重型地中海贫血。
“听到诊断结果,我们悔不当初!明明早就想到要筑起防线,阻断重型地贫的发生,却没有检查清楚,最终害了楠楠。”张女士夫妻又悔又恼,却无济于事。
输血配型一路波折不断
在华西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夫妻俩定期带楠楠输血,延续生命。“当父母的,都希望宝宝平安成长,在孩子确诊的一刻,我们就下定决心,等她长大一些就去配型做移植。”
现实不遂人愿。最初,张女士以为只要定期给楠楠输血,孩子的身体状况不会出大问题,但实际上,异常的造血细胞在楠楠体内极限拉扯,戕害着她的肌体和功能。“楠楠比一般孩子都难带,感冒、发烧常常光顾,后来我们也摸清了规律,不生病的时候,输血一次大约能维持20天;一旦遇有发烧、感冒、炎症,血红蛋白都会下降,就要马上监测查血,看看有没有跌破正常值。”
一家三口周而复始地往返于治疗路上,当居住地的医院供血紧张时,还要往周边城市奔波。虽然为了孩子,张女士觉得无论多累多苦,都要接受,最令她难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楠楠有了很多问题。
“妈妈,为什么我总是要去医院输血?”楠楠自小习惯跑医院,但读幼儿园后,小女孩发现其他小伙伴并不需要请假去医院排队打针,开始眼泪巴巴地追问。
“别担心,妈妈小时候也这样,长大了就好了。”张女士不忍告知女儿真相,但被问得哑口无言时,唯有用善意谎言来掩饰。
另一方面,张女士夫妻也想方设法,为女儿治疗铺路。楠楠2岁时,他们便在华西医院登记采血,想为孩子在骨髓库找到“有缘人”。等待配型过程里,他们还在楠楠4岁时,怀了二胎。
然而,望眼欲穿的期盼,最终等来了失望。2020年,二宝一出生就保留了脐血配型,可惜没配上。同年,等来的一位相合供者,却在即将移植前,因种种原因“爽约”。
在广州找到“生命种子”
不过,张女士没有失去信心,她一边重新等待供者,也陆续加入全国各地重型地贫病友群。
今年,张女士打听到,不需要找供体移植、只需要编辑自身基因就能形成“生命种子”的“基因疗法”在广州南沙区获批用于临床,她和丈夫的心头又燃起希望之火。
2025年春节一过,张女士就带着楠楠从四川老家奔赴广州就医。
“等了多年了,我们做梦都希望孩子一举‘脱贫’。”在开展重型地贫基因疗法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医生评估了楠楠的年龄和身体指标,都在基因疗法的适应症范围内,认为她可以接受治疗。
然而,张女士一听治疗价格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两倍时,她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医生说,现在的治疗价格已经比国外便宜了很多。他建议我们确实要做治疗的话,就要咬咬牙,尽力凑一凑。”
在老家,张女士是一个销售员,她坦言工资不高。最无奈的是,去年孩子爸爸在工地打工,但到年终老板一次性只给了1.5万元,治疗费压力可想而知。
为筹医疗费,一家人又返回老家,连续数月都在东奔西走,四处举债,夫妻俩申请了网络筹款,踏破了亲朋们的门槛,目前已经凑到60%的费用。“剩下的缺口越来越难借到了。但我们不怕困难,会继续努力筹钱,让孩子能用上新疗法赶走疾病。”
近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获悉,楠楠于今年8月通过了体检,并进行了细胞采集用于基因编辑,只待植入新的“生命种子”,重拾健康。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通讯员 梅丽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