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积淀历史的厚度,也承载未来的张力。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以下简称“市咨会”)于10月12日如期举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黄浦江畔,共同擘画迈向2030的发展蓝图。
自1989年创立以来,这场全球对话已连续37载。它不仅是上海学习世界的窗口,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契机。最初的8国12人到如今的15国46人,参会顶尖企业家地域已遍及亚欧与南北美洲;行业也由早期的传统制造业、采矿业,延伸至半导体、生物医药、金融审计等新兴领域。

从百年外滩到现代陆家嘴,从传统制造到人工智能,上海始终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精准定位。本次会议主题“开放、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格,也是这座城市未来行稳致远的精神力量。
科技赋能:让创新成为共同语言
科技驱动产业升级,也塑造城市的发展路径。在本届市咨会上,创新成为跨越国别与行业的“共同语言”。
“当一个城市流动着创新的气息,它也会激发更多企业加快脚步跟上。”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说。他认为,上海的创新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从科研投入到产业生态,形成了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与消费两大引擎将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飞轮不断加速。”
“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决定性的技术,有望为未来十年全球GDP贡献高达15%的增量,这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变革。”普华永道全球主席康慕德说,上海已是贸易、金融、物流以及数字化领域的领军者,当下的机遇在于把这些优势进一步放大,并在多维度创造价值。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带来了市咨会的实践成果,“去年我们承诺将100家上海新伙伴,尤其是中小企业纳入西门子生态系统,帮助它们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如今已携手超过300家本地伙伴,其中多数正借助人工智能加速创新。”他表示,新阶段的目标是“让数据真正惠及企业,打造工业级人工智能模型,让上海成为全球‘AI+’领域的领跑者。”
诺华集团董事会主席乔恩礼将目光投向生命科学领域。他表示,诺华与上海在医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拥有广泛的合作机会。诺华正依托上海在人工智能与数据基础设施的优势,推动医学创新项目落地,尤其聚焦心血管疾病研究。“科技在推动医疗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期待与上海紧密携手,探索健康产业的未来。”
科技创新的浪潮也带动了金融与服务业的同步升级。市咨会前一天,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在上海开设中国内地首家国际财富中心。星展银行首席执行官陈淑珊表示,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重点在银行业领域布局人工智能,同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中国科创企业全球化发展。
开放前沿:全球视野定义上海坐标
“上海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各方声音,促进多元合作。”谈及跨国企业为何青睐上海,市咨会主席、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评价道。在地缘政治、贸易等方面仍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咨会以“开放”为主题恰逢其时。
今年,罗氏制药中国宣布在上海投资20.4亿元人民币建设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这并非孤例,自去年市咨会举行以来,已有13家成员企业计划在沪新增投资,金额超30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背后,是国际企业对上海开放环境的充分肯定。
随着我国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成为今年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券商,也是首家日资独资券商。在全球化逆流涌动的当下,这彰显了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开放,向国际社会传递积极信号的决心。
“我们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受益者。”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今井诚司说,中国在推动资本市场高度化发展和跨境资金流动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业务机会。“我们判断有必要积极进入这一市场。”
“上海的成功建立在开放之上,它欢迎资本、人才与思想的交融。”银瑞达公司董事长雅各布·沃伦伯格说。他建议,上海进一步聚焦绿色科技、医药和智能数字服务等领域的开放以吸引长期投资,持续塑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可信、创新、全球互联的城市。
上海的开放同样在于为全球投资者和人才提供广阔舞台。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是今年新加入的市咨会成员之一。“上海市咨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对话平台。我很荣幸能够加入,为上海发展建言献策。”古尔登表示,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对运动的热情与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并行,这让我们对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资高管和国际人才选择来到上海,我们期待上海进一步成为国际人才首选目的地。”斯泰兰蒂斯集团董事长约翰·艾尔坎建议,可进一步鼓励国际人才入境和流动,简化签证与工作许可流程,认可国际资质。同时,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统一标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区域品牌。
绿色实践:在发展中更具韧性
“绿色”是本届会议的另一条主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发展不仅体现环境责任,也成为经济、科技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的电气化水平已达30%,领先于全球平均水平。”施耐德电气董事长赵国华说,这个数字背后,是上海乃至中国在绿色发展上的不懈努力。在他看来,绿色实践与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紧密关联、难以分割,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正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加速绿色转型。
达能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盛睿安认为,“可持续发展既是责任,更是机遇。”他相信,凭借共同目标,政企间可以携手树立典范,期待与上海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向世界展示上海如何实现经济活力、社会包容和环境韧性的相互促进。
江森自控首席执行官卫友安说,“过去十年,中国的绿色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面对未来挑战,卫友安鼓励上海通过技术整合提高电气化与数字化效率,从而大幅减少碳排放、节约成本,释放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在绿色金融领域,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中岛达认为,上海一直位于全球绿色举措前沿。他介绍,其中国银行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批绿色存款,并成功发行了跨境绿色备用信用证以支持新能源企业。“金融工具与绿色实践相辅相成,将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淡水河谷公司董事会主席石定华表示,公司将中国第一间办公室和总部都设置在上海,业务辐射整个中国以及海外市场。他进一步表示,上海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希望以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生态航运等领域的经验,助力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
回顾过去五年,外资企业在上海蓬勃发展,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000亿美元,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700家。在沪外资企业总数接近8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认定分别达到1055家、627家。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面向2030,世界期待着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而上海,正以独有的城市品格和发展定力,在世界寻找新的确定性之际,回应以可靠而坚定的未来。
来源:新华社
“网信上海”是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号,权威发布上海市互联网治理信息,及时回应上海市热点网络舆情事件。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