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网》引力丨张静懿
2025年8月,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087.SZ)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这家凭借“背背佳”单一品牌一年狂揽5亿元收入的家用医疗器械企业,正试图借港股讲述“科技+消费”融合的新故事。
然而,在其高增长光环之下,隐忧亦不容忽视:销售费用持续攀升、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0%、核心产品功效争议不断——当“美丽刑具”不再新鲜,可孚医疗寻求的第二增长曲线能否撑起资本市场的期待?
从电商黑马到家用医疗器械龙头
从湖南好护士起步,到如今的家用医疗器械巨头,可孚医疗的故事是中国消费医疗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业务始于2007年的线下零售布局,2009年成立湖南可孚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确立自主品牌,于201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最终在202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市值一度突破140亿元,成为消费医疗赛道的一匹黑马。
真正让可孚医疗实现破圈并深入C端消费领域的,是2022年对“背背佳”品牌的收购。这一国民级IP曾因电视购物广告风靡全国,后因橡果国际经营不善而沉寂多年。可孚医疗以1.77亿元将其收入囊中,并迅速实施战略重定位:从青少年矫正工具,转型为面向全年龄段、尤其是久坐办公人群的“体态管理专家”。
这一转型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播电商放大了效果。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包括背背佳在内的矫姿带产品实现收入5亿元,占康复辅具板块近半营收;按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背背佳在矫姿带品类市场份额高达27.2%,远超第二名的8.5%。在抖音等社交平台,背背佳最近180天内销售额超1亿元,69%来自直播,其中56%为品牌自播——一个老品牌,借新渠道重获新生。
如今,可孚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五大类产品的家用医疗器械矩阵:康复辅具(如助听器、矫姿带、电动轮椅)、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及中医理疗等。按2024年中国销售额计,公司位居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第二,在康复辅具细分领域则排名第一。
业绩增长承压,瞄准全球化与品牌升级
近三年,可孚医疗半营收超百亿,整体表现稳健。2022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9.77亿元、28.54亿元和29.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4亿元和3.1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同比微降4.03%;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降9.51%。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高度依赖线上渠道。2022至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67.9%、64%、66.4%和64.3%;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19.81亿元,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供应商中位列第二。其销售模式以自有旗舰店直销与授权经销商并行,平台覆盖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拼多多及药师帮等。
但高增长的背后,是销售费用的持续攀升。2022至2024年,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占比分别为20.8%、26.0%和32.6%,费率显著提升。其中,营销推广开支三年间从2.52亿元增至4.36亿元,主要用于KOL合作、短视频内容制作及平台服务费——尤其在抖音等高佣金社交电商上的投入显著增加。
此次赴港IPO,是可孚医疗战略升级的关键一步,募集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品牌推广与营销活动、全球业务拓展、战略并购与渠道建设。目前,可孚医疗已将并购作为快速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2025年已先后完成对上海华舟压敏胶制品有限公司(欧美客户资源丰富)和香港喜曼拿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运营30余家零售中心)的控股收购,旨在打通海外经销网络与本地化运营能力。
消费医疗出海难,估值能否破局?
尽管故事动人,可孚医疗当前仍面临多重挑战。
其一,核心产品功效存疑,口碑风险未解。尽管背背佳2024年销售额亮眼,但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用户反馈“佩戴无效果”“勒痛”“停用后反弹”以及产品掉色、尺码不准等质量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生指出,矫姿产品仅对病理性脊柱问题有辅助作用,健康人群长期使用反而可能导致肌肉代偿性萎缩。这种“美丽刑具”的争议,可能影响长期品牌信任。
其二,海外拓展尚处早期,收入占比低。尽管公司业务已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仅9676万元,占总营收6.5%。即便较2022年的1.4%有所提升,距离真正全球化仍有巨大差距。进军欧美等成熟市场需攻克严格的医疗器械认证壁垒(如欧盟CE认证、美国FDA注册),并面临高昂的渠道建设成本与显著的消费者认知差异。
其三,A股估值承压,转战港股寻求溢价。自2021年上市以来,可孚医疗市盈率从30倍以上回落至约24倍,市净率从11倍骤降至1.5倍。相比之下,港股对创新型医疗企业更为包容,如微创医疗(00853.HK)、医思健康(02138.HK)等,在健康消费与器械融合赛道曾获得较高估值。若可孚医疗能清晰传递“家用医疗器械+消费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或有望在港股获得估值修复。
展望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可孚医疗故事的核心底色。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年中国矫姿带市场规模为19亿元,2030年将达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9.7%。而可孚医疗凭借背背佳的品牌势能、线上渠道优势及产品矩阵广度,具备先发优势。但要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医疗企业,还需跨越产品科学性、海外本地化与盈利可持续性三重门槛。
背背佳的翻红,是可孚医疗抓住时代情绪的一次精准出击;而赴港IPO,或是其在A股估值困境下寻求战略突围的关键一步。但消费医疗的本质终究是“医疗”,根基在于产品的安全、有效与专业,而非纯粹的流量生意。当资本市场的聚光灯照亮这家靠“体态焦虑”赚钱的企业时,它能否用产品力而非营销力证明自己,或将决定其故事能讲多远。(思维财经出品)■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