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信公司)宣布,将逐步开放1300余项三色激光显示技术专利,并同步发布三款全球新品。笔者认为,这一举措的意义深远且多维,既体现了其技术自信与行业担当,也暗藏对全球显示产业格局的深远布局,为我国企业利用专利战略构建产业生态做出了表率。
海信公司利用开放专利试图打破传统的“专利壁垒”商业竞争模式,将技术护城河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桥梁,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三色激光技术的研发与场景应用,从而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和生态扩容。海信公司开放的1300余项专利涵盖光源模组、散热结构、画质算法等核心基础技术,可帮助中小企业绕过技术瓶颈,加速产品迭代。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态扩容效应,能有效规避单一企业培育市场的高成本与长周期风险。同时,海信公司保留光学引擎、散热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控制权,实现“基础专利开源+核心技术收费”的分级授权模式,既巩固技术话语权,又通过高阶专利授权获取稳定收益,形成双轮驱动的专利运营新模式。
海信公司的专利开放策略暗藏“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许可全球化”的深层运营策略。作为全球激光显示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海信公司参与制定6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通过“明修栈道”开放基础专利,可有效推动三色激光技术成为行业主流路线,通过“暗度陈仓”将技术路线运作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从而将专利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规则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
针对显示产业链长期面临核心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如高端激光器、光学膜片),海信公司通过开放专利,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关,推动国产化进程,同时吸引产业链合作伙伴集聚,形成从芯片、光源到整机的完整生态。目前,激光电视价格仍高于同尺寸液晶电视,海信公司通过开放专利吸引更多厂商加入,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零部件成本,从而加速激光电视普及。
在超大屏电视领域,海信公司已连续6年全球市占率第一,同时也面临OLED、Mini LED等技术的竞争压力。开放专利可快速扩大三色激光技术的用户基数,令其形成“技术路径依赖”。海信公司通过专利开放,可成功将竞争焦点从技术参数转向场景创新。例如,其发布的可卷曲激光影院“江山画卷R1”,通过形态创新重新定义家庭影音场景,而开放专利后,更多厂商可能围绕激光显示开发车载HUD、AR/VR/XR交互等新兴应用,进一步拓展市场边界。
激光显示被视为“下一代显示产品的主流”,也是我国显示产业“换道超车”的关键方向。海信公司的专利开放策略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一方面,通过技术共享推动产业升级,符合“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加速国产替代,降低对海外技术的依赖,提升产业链安全性。海信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其专利开放行动可进一步放大政策红利,推动中国在全球显示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海信公司通过专利开放,展现了“技术普惠”的企业担当,重塑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层面,激光电视的护眼特性(反射成像、无频闪、低蓝光)与开放专利带来的价格下降,将提升用户接受度。在行业层面,海信公司从“技术竞争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和赋能者”。
海信公司的这次专利开放行为,本质上是一场“以技术换生态,以短期让利换长期主导”的战略规划,为全球显示技术竞争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其他行业和企业有效利用专利战略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借鉴。(董新蕊)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