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租 年轻人爱上租着玩


与往年“买买买”的旅游消费不同,今年国庆黄金周,一股“租着玩”的风潮正在兴起——租车自驾、租无人机拍摄、租相机记录,甚至租人形机器人“同游”。近期,“租车业务爆单”“热门相机被租空”等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热。

在共享经济、消费升级和数字化平台加持下,一种灵活、轻负担、重体验的“租赁游”正在年轻游客中悄然走红,“租赁游”正在从节日现象走向常态化,折射出旅游消费观的新变化。只不过,这份“按需取用”的便捷背后,也暗藏着不少让消费者措手不及的风险。

租车价格水涨船高

每年9月中旬至10月初,都是大兴安岭游客最多的时段之一。这时候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呈现金黄、橙红、墨绿,如油画般的色彩交织,白桦林、红松林与落叶松也形成层次分明的秋日画卷。“去看看小学课本上大兴安岭的秋”,成了游客们前往大兴安岭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经营旅行社的赵先生告诉记者,随着来大兴安岭“追秋”的游客不断增加,自9月20日以后,海拉尔就出现了租车车辆短缺的现象。“尤其是国庆假期,现在预订的游客太多了,车都不够用,旅行社之间互相借车是常态。”

随着游客增多和租车订单暴涨,租车价格也水涨船高。记者从某租车平台看到,最受游客欢迎的几款SUV/商务车,如别克GL8、坦克300等,价格相比平日上涨了20%-40%不等。近两日,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吐槽租不到车或租车太贵的网友也多了不少。

深圳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在某租车平台上预订了一辆9月下旬的大众途观L,5天价格为1439元,9月20日再在同一平台上看同一时间段的同款车型,价格已涨到了4500元,涨幅接近3倍。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汽车租赁相关企业已达89.21万家,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成立5年~10年的企业超过半数,展现出这个行业的持续生命力。多家租车平台数据显示,25岁~35岁的用户占比超过60%,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线上预订、机场高铁站取还车的便捷服务。

“年轻人更喜欢自由行的旅行方式,租车能够满足他们说走就走的旅行需求。”携程租车业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业内人士也指出,租车市场的火爆,反映出旅游消费从“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变。相比“跟团游”,年轻人更愿意自己掌控节奏,通过租车抵达一些公共交通难以触及的景点,从而形成对租赁市场的长期需求。

此外,来自神州租车的数据也显示,自8月15日平台开放国庆假期租车预订以来,订单量逐步增长。超过四成用户提前一个月确定行程,新能源车型订单明显增加,年轻用户成为预订主力。

相机无人机租赁增长

这种“租赁思维”并不局限于出行方式,正在延伸到拍摄记录、娱乐体验等消费场景。

用无人机航拍,俯瞰大自然景色;用大疆pocket拍一个vlog,记录下旅途的美好瞬间……近年来,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多品类的3C设备租赁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相较动辄上万元的无人机、富士相机,租设备一天只需要数十元到百元不等,同时还避免了闲置的可能性,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

深圳华强北商户张强强透露,相机租赁的客群和场景正在扩大。“过去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如今不少年轻人日常也会租相机去看演唱会、拍短片。”他直言,今年国庆需求更为旺盛,富士XT50等热门型号早在一个月前就已被抢订一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20岁至3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有63.5%倾向租赁数码产品,21.5%的消费者有租数码产品的经历。

张强强提醒,无人机和相机等数码设备相对脆弱,消费者在租赁时需留意平台保障标签,例如“安心租”“随心换”“丢飞保”,并在收货和寄回时分别拍摄开箱、封箱视频,以便保障自身权益。

机器人也能“租着玩”

在华强北,热闹的除了相机、无人机,还有机器人。随着具身智能走红,不少游客甚至开始尝试租赁人形机器人、机器狗“随行打卡”。在社交媒体上,不乏“带机器人去旅行”的短视频,引发关注,也带火了这类新奇租赁需求。

不过,机器人租赁价格正经历明显回调。此前,记者走访华强北市场时发现,机器人日租金已从年初的最高2万元骤降至最低3800元,跌幅超过八成。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厂商和租赁商家逐渐增加,供给充足推动了价格回落,但需求热度仍在攀升。

曼哈商业广场一位商户表示,近期咨询人形机器人租赁的客户数量比上周增长约一成,而机器狗的意向客户更多,“主要是价格更便宜,运输和操作成本也更低。”

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租车到租设备,再到新奇的机器人租赁,“租着玩”的背后,折射出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一方面,年轻人更注重即时体验和性价比,不愿为高昂的购买成本埋单;另一方面,平台和商家也在积极布局“租赁经济”,提供配套的保险、维保与物流服务。他认为,随着假日消费场景不断细分,租赁正逐渐从“临时选择”转变为一种长期消费习惯,并有望成长为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量市场。

纵 深

万物皆可租缘何受青睐

今年以来,租赁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新租赁行业洞察2025》显示,新租赁降低参与门槛、打破场景限制,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预计2025年新租赁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2030年将接近万亿元。

与此同时,租赁经济的“触角”正逐渐从住房延伸到数码、服饰、美妆等更加广阔的消费领域,其中,年轻人是主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芝麻租赁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71.6%,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六成,“00后”用户订单同比暴涨2倍。

“以租代买”不只是省钱的权宜之计,更直观反映出消费观念的新变化。过去,购买数码产品是彰显消费能力与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即便一些高端装备使用频率较低,消费者依然愿意为“所有权”买单。如今,年轻消费群体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与实用性,他们不再把“占有”作为消费的唯一目标,毕竟在产品快速迭代更新的当下,谁都不想让上万元的数码产品沦为抽屉里的闲置物品。而只需支付少量租金,就能享受专业设备服务,年轻人用灵活的租赁方式追求更即时、高效的消费体验,既满足了他们在有限成本内的“尝鲜欲”,又坚持了不浪费的绿色消费理念,也让消费回归“满足需求”的本质。

从“买相机”到“租相机”,从“买断式占有”到“共享式拥有”,节假日数码产品租赁订单的暴涨,不仅透露出消费市场新风向,也诠释出年轻一代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随着设备安全、信息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租赁经济持续升温,我们的消费生活将变得更轻盈、更精准、更可持续。

提 醒

租赁市场暗藏不少风险

今年上半年,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曾曝光有人人租平台商家会在出租手机中安置“监管锁”,防止租客逾期不还后继续使用,但是这种监管锁很可能被用来窃取相册、通讯录等敏感信息;人人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消费者逾期时,威胁消费者,按时缴纳费用。

更有甚者,部分平台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逐渐滋生出一条披着手机租赁“外衣”的高息贷款产业链。

事件曝光后,人人租立刻发布声明,惩治涉事商家,同时表示会进一步整改审核。然而有媒体报道,声明发布过后,人人租的部分设备租赁合同里,仍存在远程操控程序的安置。

有律师表示,租赁平台在收集个人信息上应采取最小必要原则,明确列出信息收集范围,允许消费者选择,禁止“一键全选”,并准确及时披露所有数据接收方名称、联系方式及使用目的等。也有分析师认为,一键授权引导消费者签下大量信息共享协议,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如果平台将信息共享给关联公司与合作方,信息则可能会流向催收公司、数据黑产。

在“万物皆可租”的热闹景象下,设备质量差、信息泄露、退押金难等问题也随之凸显。租赁模式极其考验各相关方的风险监控、产品审查、售后管理和服务等水平。随着租赁市场的迅速扩张,线上线下租赁用户的大量涌现,消费者权益纠纷也屡见不鲜。产品维修痕迹是否被掩盖?电池有无老化?租客的使用数据能否被清理干净?套路多、磕碰定损难等成为消费者尝试租赁的“头疼事”。

规范租赁市场发展,政府、平台、企业和消费者都不能缺位。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专项法规与标准,以制度创新为租赁市场划定“安全边界”,同时对优质项目给予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合规与创新发展;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严格入驻企业审核机制,持续改进技术手段优化交易全流程监管,筑牢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桥梁;企业要摒弃“高押金、高租金、隐性收费”的短期投机思维,制定清晰透明的价格体系与合约条款,并加强产品检测、维修、追踪等环节投入,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与售后能力。最后,消费者要在正规平台上交易,在租赁前仔细核查商家资质与合同内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租赁的流行,是消费观念从“占有”到“体验”的转变,激活了循环经济的潜力;然而,产品的差异性、交易过程权责界定不清,给租赁市场发展带来不少挑战。新租赁经济仍然需要更规范的定损标准、信息收集监管,才能长久平衡租客与商家的权益,让这条百亿赛道走得更稳、更远。

重庆商报综合深圳商报、经济日报、野马财经、经济观察报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万物皆可租 年轻人爱上租着玩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