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天恒”,688506.SH)公告称,公司已刊发H股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百利天恒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近年来,百利天恒在资本市场的布局持续加速,公司创始人朱义还提出要在2029年成为入门级MNC(跨国公司)的远大目标,但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取决于核心产品iza-bren能否尽快实现商业化。
资本布局持续加速
自2023年1月登陆科创板以来,随着股价一路走高,百利天恒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也越发密集。
今年3月,百利天恒抛出了定增计划,并在9月完成37.64亿元的募资。公司称,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主要用于加速核心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iza-bren(BL-B01D1、EGFR×HER3双抗ADC)等产品的临床试验,并推进GNC(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等前沿技术管线的研发。从认购方来看,公募基金为最大参与方,另有多家头部券商和保荐机构跟投。
对于此次冲刺港交所,百利天恒方面曾表示,是为了推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融资平台,同时扩大国际投资者基础,助力向跨国药企转型。
资金需求方面,今年5月,百利天恒在定增项目中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披露,结合2025年至2027年经营活动需求52.2亿元、拟实施的资本性支出8.8亿元及安全现金储备17.4亿元,扣除2024年末的30.2亿元现金储备后,公司未来三年资金缺口为48.1亿元,包含研发投入、销售团队建设和ADC产品的产能等多项需求。
多次募集资金的背后,百利天恒的核心产品iza-bren无疑是其底气所在,该药目前是全球首创、新概念且唯一进入三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
2023年6月,百利天恒旗下iza-bren的临床数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全球前十大跨国药企中有多家抛出了合作邀约的橄榄枝。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该药以“共同开发、共享商业化”的模式达成合作协议,潜在交易总额83亿美元,其中首付款8亿美元,一度刷新全球ADC领域单笔最大交易额纪录。
盈利能力仍待观察
回顾百利天恒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公司虽手握众多管线,业绩方面却存在波动,盈利能力或有待iza-bren实现商业化后进一步观察。
得益于从百时美施贵宝处收到的大额首付款,百利天恒在上市第二年大幅扭亏为盈。但因去年同期较高的业绩基础以及近期一路飙升的研发费用,百利天恒今年上半年再度陷入亏损泥潭。
2025年半年报显示,百利天恒保持创新药的高研发投入,导致本期利润指标为负。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0.3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6.69%,同比增加596.88个百分点,远超公司报告期内营收,呈现较大增幅。
数据显示,百利天恒研发费用由2022年的3.7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6亿元,所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同期的53.4%暴涨至133.2%,到了2024年进一步增长到14.43亿元。在此背景下,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也水涨船高,2022年为574人,在公司总人数的占比仅为27.68%;2025年上半年则增加至1360人,占比大幅提升至48.16%。
除了研发费用投入力度,百利天恒研发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多线并进同时开发。
截至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共有15个在研项目,累计已投入33.96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投入了9.07亿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3.53亿元。百利天恒方面坦言,预计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鉴于公司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仍会面临亏损风险。
对于为何多线研发,百利天恒曾表示:“多管线同时研发符合公司‘扎根中国、走向全球、成为跨国药企’的战略定位,促进多管线协同竞争,有助于打造丰厚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管线体系。”
行业竞逐冲刺阶段
进一步梳理不难发现,无论是此前的定增还是此次冲刺港交所,公司的核心目标之一都在于加速推进创新药管线研发。随着在ADC领域的竞逐进入冲刺阶段,百利天恒尽管头顶诸多光环,但同样需要保持“到点交卷”的紧迫感。
一方面,得益于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协议,公司收获了大量资金。但这也同样要求百利天恒加紧研发进程并在临床试验层面取得良好进展,后续临床数据能否符合预期,也将直接影响里程碑付款。
10月13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因全球II/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IZABRIGHT-Breast01已达成里程碑事件,正式触发合作协议项下第一笔2.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条件,百利天恒子公司SystImmune将于近期收到款项。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逐进入冲刺阶段,来自同行的压力也不容忽视。科伦药业近期公告称,子公司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公布旗下多款ADC药物研发进展;子公司的核心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也于近期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第三项适应症。信达生物也在近期公告与武田制药的战略合作,合作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内容同样涵盖ADC疗法开发。
作为一家由仿制药和中成药起家的公司,近年来百利天恒原本的业绩基本盘有所收缩,创新药成为公司盈利预期的核心增长点。但这显然无法急于求成,对百利天恒的运营管理和研发转化能力都是一场“大考”,能否顺利实现以及何时实现iza-bren的商业化,仍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