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驻镇帮镇扶村培训学员走进三排镇:解码“产业造血+文化赋能”的振兴密码


新快报讯 记者方轶 通讯员陆景报道 近日,清远市2025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专题培训班第一期近200名学员,走进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实地观摩学习吨袋厂、瑶家大院两大乡村振兴标杆项目,沉浸式解码“产业造血+文化赋能”的帮扶新路径。

在三排镇吨袋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女工们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产业振兴的火热图景。据广州市派驻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队长傅晓峰介绍,这间由组团帮扶牵头单位——广州环投集团捐资近50万元建成的乡村振兴车间,截至2025年10月已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不仅为全镇10个行政村带来17万元分红,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村村有分红、户户能就业”。

此外,在广州市审计局的牵线搭桥下,吨袋厂成功与广州工控集团下属南方碱业公司签订首批1.2万个重质吨袋供应合同,预计年增营收近100万元。“我们始终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一方面深挖组团单位和社会的采购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创新捐资办厂模式,最终实现了特色产业联农带农的良好效果和持续的经济效益。”工作队的分享,让学员们对“精准选项目、创新谋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如果说吨袋厂是“产业造血”的典范,那么南岗村瑶家大院则是“文化赋能”的生动答卷。这座由60余间闲置的原南岗镇政府空房改造而成的全县村级最大民宿,在工作队与南岗村“两委”的携手打造下,已成为集民俗体验、文化传承、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更斩获广东省第四届创业创新大赛清远市赛二等奖、粤北赛区第4名(三等奖)的好成绩。

“党建红”引领“文化美”是瑶家大院蜕变的核心密码。项目初期,南岗村党总支书记唐春明带头奔走,工作队主动衔接后方资源、梳理政策清单,最终带动党员群众自筹160万元,争取扶持资金80万元;改造过程中,工作队与党员干部走访瑶寨老人、挖掘瑶族建筑技艺,从外观的瑶式图腾到内饰的刺绣纹样,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瑶族文化基因;运营阶段,驻村第一书记陆景主动联系后方资源,广州市人社局大力支持,打造出三大独一无二的文化亮点: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粤菜师傅团队开发的全国唯一的“九州宴”;连南独有的“万山朝王”特色酒文化;创办由村民主演的南岗“村晚”。

不仅如此,工作队还以瑶家大院为支点,撬动全村产业升级。多方筹资15万元,建成15亩优质果蔬园,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万元、农户增收45万元;探索“冬闲地”种高山有机马铃薯,3万多斤产品半月售罄,最高售价达7元/斤。在人才培育上,工作队组织“广清班”助力近150多名瑶乡学子入读广州市各公办技师学院,推进“技能小院”开展28场培训覆盖600多人次,为乡村振兴储备“生力军”。

“从闲置资源到增收引擎,从文化沉寂到文旅融合,三排镇的乡村振兴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驻镇帮扶的精准与力量。”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观摩学到的“资源禀赋分析、组团需求对接、联农带农创新”等经验带回工作岗位,因地制宜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据悉,清远市2025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专题培训班分两期举办,此次清远南部学员的实地观摩,正是以“现场教学”推动帮扶经验互学互鉴的生动实践,为广清协作驻镇帮扶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能。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清远驻镇帮镇扶村培训学员走进三排镇:解码“产业造血+文化赋能”的振兴密码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