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辉自有品牌橙汁
    永辉自有品牌橙汁


王守诚现场解读永辉超市“人”的理念。
空置近半年后,永辉超市把CEO的位置给了自己人——在永辉工作了8年,今年34岁的王守诚。
这位“90后”CEO,拥有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后,以“融才”管培生身份加入永辉。但直到永辉启动“学习胖东来”调改,王守诚才第一次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2024年9月,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斥资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今年3月,叶国富在永辉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王守诚则以副组长的身份,继续在永辉超市东来学习项目中担任全国调改负责人,牵头运营标准体系的建设。
调改的浪潮里,他逐步成了掌舵方向的关键力量之一。
10月13日,永辉超市以发布会形式,系统性阐释其商品战略及发布最新品质成果。身份有了变化的王守诚公布了“胖改”至今的成绩单:永辉超市调改店客流平均增长80%,60%以上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越过去5年最高值。其中,共有102家调改门店的顾客净推荐值(NPS)均值超过40%,达到行业优良水平,其中更有19家门店的NPS值超过50%,已成为内部标杆。
发布会后,记者专访了永辉超市新任CEO王守诚,试图追问他是个怎样的人,又将用何种方式把永辉带向何方?
实地走访门店最多的人
问:永辉超市CEO这个位置已空悬很久,你可曾想过人选会是自己?
王守诚:没想过。这个人选公司一直在找,我觉得这个位置很重要,要找一个能带着大家打仗的人。其实,在选出CEO之前,我们内部有一个改革领导小组,我任副组长。在副组长任内,我就已经参与了公司许多跨板块的协调工作。对我而言,现在担任CEO,可能就在推动内部工作上的效率会高一些。
问:你平时的出差频率很高吗?
王守诚:很高。我应该是目前永辉全国体系中实地走访门店最多的人。今年,我已把全国跑了两圈,行程几乎覆盖了所有设有永辉超市的城市,绝大部分的永辉超市门店,我都已经到访过两次或更多。
问:你去的目的是什么?
王守诚:巡店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决策。对于公司而言,无论是关闭门店还是进行调改,都涉及重大的成本投入。因此,每一项决策都必须格外慎重。
问:你到门店实地巡视时,通常会做哪些具体工作?
王守诚:到店后我跟店长、团队的交流会比较多,主要就是为了判断这个团队到底怎么样。我会观察这个团队的整体状态与专业能力:如果整个卖场的经营标准很高,团队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样的团队在执行调改时会相对轻松;反之,若团队比较弱,那么后续的调改就会很费劲。
回归门店内部,我还是要看整个改造动线。门店应当让顾客感到舒适,但过去有些门店,为强行设置动线而砌墙隔断,导致空间压抑、流程不畅,反而破坏了原有的舒适感。我看的店太多了,基本到一家店就可以看出来,这家门店改造完之后所呈现出的通透感和舒适性。
另外,我还会重点看这家店所在位置的商业环境。我会将商场的一楼、二楼、三楼全部走访一遍,尤其会关注其中餐饮业态的经营情况。餐饮业态往往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如果餐饮区域经营良好,基本意味着该商圈的居家客群相对稳定。
然后,我会考察周边三至五公里的商业环境,重点看看同行业友商的经营状况,尤其会观察他们是否在推行“品质零售”,以及具体表现如何。这是经过去年近一年的调改,所形成的一套成熟的工作方法。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巡店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其他许多同事多年的总和。
问:这是选你成为CEO的原因?
王守诚:可能吧,我确实对永辉更熟悉一些。
叶国富已走进永辉人心里
问:你当上CEO后和叶国富深聊过吗?都聊了些什么?
王守诚:有聊过。其实,平时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围绕公司业务方向展开。聊得比较多的还是在调改细节上,当然也会涉及公司发展的大方向。因为叶总看东西看得都比较细,会更关注细节。
问:什么具体细节?
王守诚:比如在门店调改中,会细致到装修时选用哪种地砖更能体现品质。此外,我们还会聊商品设计上某一个线条该怎么设计,还有员工激励机制的政策等。包括我们还会一起去胖东来门店研究他们用什么灯、什么砖等。全是细节,他对审美要求很高。我觉得叶总本人风格非常直接、真诚,所以我俩在沟通这些具体事务时很高效。
问:他在什么事情上批评过你吗?
王守诚:没有。有同事跟我说,我可能是叶总为数不多没有骂过的人。但我总觉得叶总应该不会骂人,我觉得他性格很好。
问:叶国富走进永辉人心里花了半年时间?
王守诚:对,我觉得他付出了很多,很辛苦。他每次巡店,无论是说话还是走路,节奏都非常快,但却非常细致。而且也会体验许多商品,在3R(即食、即热、即烹)区域,也会亲自品尝、和永辉的员工交流。他在名创那边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这半年来,他确实为永辉倾注了更多心血,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许多改变。
问:调改持续到现在,你和张轩松(永辉超市创始人)聊得最多的是什么?
王守诚:他的改变是很大,非常大。我们现在聊天的次数相对较少,但每次聊完后,不管前面讨论的是什么,最后他总会叮嘱一句“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这在以前是完全不会的,过去的他只谈工作,也容易着急。现在他不会这样了,也很放权。
文化建设与商品是未来的重心
问:现在工作的重心集中在哪里?
王守诚: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这方面我还挺擅长的。没当CEO前,我就已经在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这件事了,现在担任CEO后,能更顺畅地将新的文化理念真正落地,在公司内部形成广泛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配套的治理体系与制度流程。另一方面,我将重点投入的领域是商品。虽然现在供应链是商品的核心执行部门,但如果作为CEO在运营端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件事最终还是会“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必须对好商品有敏锐的感知力。
问:永辉现在也在做自有品牌,怎么定义你所说的好商品?
王守诚:我们的价值观中,在“真诚、善良”之后,明确地提出了“品质安全”。具体到一件商品,首先必须明确品质标准是国标还是欧盟标准,这肯定是衡量品质的一个基础,我们希望是能对标一个更高的标准。另外一点就是对顾客是否真诚。即便商品本身很好,但如果价格虚高,没有通过全链路成本梳理,竭尽全力为顾客压缩不必要的成本、提供真正的高性价比,它也算不上好的商品。
所以,我认为好商品,应当是“品质优先”与“价格合理”的统一,它既要满足顾客对实用性的基本需求,也应具备时尚与美感。商业应该是点亮美好生活的,而不是把人带到了更不美好的地方去。
问:CEO这个职位本身就该有一套考核指标。在你心里,这套标准是什么?
王守诚: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能按计划把这个企业带上健康道路,盈利肯定是健康状态中的一个基础指标,还应该体现在团队信念的重建、员工状态与能力的提升,以及永辉品牌口碑的逐渐转变。再往下一步,就是迈向一个相对轻松、健康的良性循环。
过去这一年多,虽然我们知道美好的目标在哪里,但大家确实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还是挺累的。我希望能尽快带领团队跨越这个阶段,按计划抵达相对轻松、健康的良性循环。
问:担任CEO后,心里最沉的包袱是什么?
王守诚:在未担任CEO时,我对执行节奏的把握非常坚定,但当了CEO后,我会从全国层面更宏观地看待业务与管理时,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自己了——我是否足够坚信、足够坚定、足够勇敢?能否始终秉持正确的理念与方向,并坚持走下去?因为CEO也要平衡更多东西,必须兼顾全局,对企业整体负责。这种“兼顾”不可避免地会与最初的一些想法产生张力,如何平衡也很关键。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特别警惕自己做出任何短期的行为。坦白说,回顾永辉的过去,正是做了太多短期导向的决策,才导致逐渐丢失了很多东西。
永辉调改店仍处于初级阶段
问:许多“胖改店”的客流在开业两周后基本趋于平稳,很难再现开业时人流量,如何持续吸引客流将是永辉接下来面对的新考验。
王守诚:其实,无论是学习胖东来模式,还是发展品质零售,它都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毕竟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商品品质的打磨,都要靠长时间持续地打造。胖东来也不是一天就成为了如今备受认可的胖东来的。
大家当前看到的永辉调改店,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调改店,远未达到我们内心的预期。因为它真正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与持续的经营。但我相信,未来的永辉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问:胖东来有一套自己内生的文化体系,永辉也有长久积累下的企业风格,都说改变一个人很难,那永辉调改是如何改变那么多员工去相信胖东来的?
王守诚:你看得多了才会选择相信,我也是看得多了才会相信。调改刚开始时,是胖东来的娜姐带着我们进行首家门店调改,时隔一个月我再去那家店,我发现所有员工见到她都会主动打招呼,甚至拥抱。但没有一个员工搭理我们。
这种反差的背后,是娜姐这一个月每天都会问员工吃饭了没有,会提醒他们累了就坐一会儿,会给员工递上一杯水,还会关心他们的家庭情况。她就这么做了一个月,彻底改变了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与热情。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触动:我们有些店长在同一家店待了几年,员工不躲着他们已经算不错了。而娜姐却通过言行一致的真诚与文化践行,真正影响了每一个人。
问:除了胖东来,你们还去别的同行那儿考察过吗?
王守诚:我看了好多。我走了很多城市,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看看同行。
问:如果有一天你卸任了,你会希望大家怎么评价你?
王守诚:我要思考一下。我觉得至少大家会说:“守诚确实做了一些好事、实事,对公司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倒不在意大家评价,只要公司能真正好起来,外界的评价自然就不会太差。 重庆商报综合《中国企业家》、界面新闻、南方网等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