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27个基础网格如同27个灵敏的“治理神经元”,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网格员们身兼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安全巡查、便民服务等多重职责,通过“四必须”“四到现场”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正悄然将大量风险隐患化解于萌芽,成为守护乡村和谐、提升治理效能的坚实力量。
近年来,大麦山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在网格工作中深耕不辍,不仅让网格建起来、转起来,更通过精耕细作让其强起来、活起来,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大效能。
■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房小平
精耕细作,确保基层情况底数清动态明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大麦山镇将网格化管理视作感知社情民意、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风险隐患的前沿哨所,将全镇科学划分为27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
这些网格员超越了传统信息采集员的单一角色,而是定位为多员合一、一专多能的基层治理核心力量。他们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公共安全的巡查员以及便民服务的代办员。通过细化任务清单和处置流程,网格员的日常巡查目标更明确,行动更高效,确保了基层情况底数清、动态明、反应快。
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的琐事难事,大麦山镇注重提升网格员的综合能力,让矛盾化解走向专业化。镇党委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司法、信访、应急等部门业务骨干,围绕法律知识、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对广大网格员开展专题培训,显著增强了他们运用情、理、法化解邻里纠纷、干群矛盾的能力。
有网格员在开展清单化走访时,了解到某村集体680人与水电站有资源费纠纷,12年来一直悬而未解,网格员主动协调双方坐下来面对面调解,最后,水电站方负责人付清了村民的12年资源费5万余元,成功处理了积案。
今年以来,大麦山镇镇村级受理矛盾纠纷84宗,其中网格员排查发现矛盾纠纷48宗,占全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57%。
创新方法,实现“小事不出网格”
值得一提的是,大麦山镇还创新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网格员的工作要做到“四必须”,即责任区域每日必须“双巡”、重要信息每日必须上报、特殊家庭每周必须探访、相关会议和活动必须参加;“四到现场”,即群众求助到现场、邻里纠纷到现场、突发事件到现场、相关服务到现场;“四清楚”,即对网格内的重点人员、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情况、治安情况等都必须清楚;“八务必”,即务必每天按时到岗、务必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务必每天双巡视所负责网格区域、务必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务必第一时间赶赴矛盾纠纷现场等等。这些硬性要求大大增强了网格员们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紧迫感、责任感。
基层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发挥了“眼睛”和前哨作用,在乡村最前端化解矛盾、守护群众利益。如后洞村后坳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辆省外牌籍白色面包车正在兜售肥料。联想起镇农办近期关于有人兜售假肥料,网格员立即上前查看,商贩见状迅速驾车逃离,网格员的及时介入,避免了村民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据统计,仅过去一年,全镇网格员累计巡查走访超1.2万次,上报各类事件信息2388条,成功在一线调解化解矛盾纠纷48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
大麦山镇的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群众。大麦山镇正通过这样一支“一专多能”的网格员队伍,将精细化治理的根系深扎进泥土,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和谐稳定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屏障。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