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互联网先驱斯蒂芬·克罗克在浙江乌镇留言:“一粒种子结出两颗甜蜜果实,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人工智能。”两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在乌镇,7个人形机器人站在三块大屏前,在观众手机的“注视”下,与场下落座观众挥手致意。紧接着,作为开场主持人,机器人“小e”登场。
在数字技术革新下,AI机器人在会场主持并不少见。11月8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共享——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在浙江嘉兴桐乡乌镇举行,大会以“潮起长三角 数启新未来”为主题,聚集了众多专家学者。他们围绕数字技术和长三角两个关键词,讲成效、提意见、谈愿景。嘉宾们试图通过数字技术这把“金钥匙”来解锁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新格局。
11月8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共享——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在浙江嘉兴桐乡乌镇举行。主办方供图2024年长三角地区在四大经济圈中领跑全国
数字技术浪潮呼啸而来,熟悉AI、拥抱AI、利用AI逐渐成为这一代人的“社交”技能。如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在此次大会上所言,15世纪中叶,熟练运用文字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20世纪末,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今天,熟练运用AI工具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
如何快速适应互联网的大模型时代,也与地方文化基因分不开。提起长三角地区,总缺不了“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这三个标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长三角地区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2019年底,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此后,数字长三角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表现不俗。在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建文表示,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中,长三角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计算等前沿领域的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5)》指出,2024年长三角地区在四大经济圈中领跑全国——千兆城市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新注册数字经济企业数等20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大会现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军结合该报告,用6个关键词介绍了数字长三角建设成效的亮点。具体内容包括长三角累计建成了5G基站超82万个,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备案大模型数量首次超过京津冀;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3%,卓越级的智能工厂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等。
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现场,7个人形机器人与场下观众挥手致意。主办方供图毫无疑问,这一张张成绩单,为数字长三角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就在上个月,国家数据局表示,我国将在长三角建设万亿级规模的数字产业集群,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引领作用,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供应链等优势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有专家认为,这一政策导向为长三角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也明确了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产业集群效应的显现,长三角数字经济企业有望迎来更快发展,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杨建文在此次大会上还提到,作为中国数字化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有责任、有能力在探索数字文明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突破,为全球数字化发展提供区域性解决方案。
嘉兴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或优势?毕马威中国长三角创新与科技协作合伙人靳阳认为,一方面是区域协同能力强,另一方面是产业融合深度广。在长三角的三省一市中,浙江构建了全国最系统、最前瞻的数字经济地方政策体系。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9.01万亿元,总量迈上新台阶。其中,嘉兴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569.5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6%。
根据此次大会上发布的《毕马威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暨数字经济瞪羚企业(潜在)榜单》,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创新节点,嘉兴正加快构建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生态,2025年1-9月,嘉兴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实现551.4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第三,同期全市数字经济投资完成600.8亿元,同比增长35.8%。
靳阳解释,瞪羚企业指代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嘉兴入榜企业共计3家,分布于不同行业领域,包括自主研发纳米智热芯片的清焓科技,为汽车、发电站等平台提供氢能源解决方案的峰源氢能,以及布局工业场景机器人的赛那德。
“嘉兴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瞪羚企业的培育和迭代提供了助力。”靳阳说,不管是瞪羚企业聚焦发展的领域,还是资本关注的热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数字经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重点方向。
据悉,当前嘉兴接沪融杭、通苏连甬,沪杭高铁、沪嘉城际等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南湖机场也将于今年底开航起飞,“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加速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会上,嘉兴市委书记陈伟用3个“一”向现场观众分享了嘉兴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与愿景。嘉兴是一座“红船领航、开放宜居”的活力之城;嘉兴乘“数字东风”走出了一条“数实融合、智治惠民”之路;嘉兴愿与兄弟城市携手共赴一片“数智新蓝海”。
比如,在向着区域算力高地加速迈进方面,他提到,嘉兴已建成浙江省首个“万卡”算力集群,智算规模、投运算力、在建算力均居全省第一。“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成为浙江首个、全国第14个国家超算中心,平湖润泽成为长三角已建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算力中心。
在向着善治幸福之城加速迈进方面,他提到,嘉兴“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让群众办事更舒心,“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助力企业经营更专心,“众智反诈”系统护航千家万户更安心,“善育在嘉”“颐养在嘉”等数字化应用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会场。主办方供图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5G网络升级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此次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韩振海表示,在此共商共议数字长三角建设,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
如何推动长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龙头矩阵,他提了三点建议。首先是统筹硬件连通和机制协同。打牢数字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大力提升长三角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协同能力和国际互联水平,加快推进5G网络升级,要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算力资源合作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提升算力资源统筹协调调度服务能力,推进建设城市公共算力服务枢纽,更好地向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推动安全保障体系与流通利用等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安全保障能力。
其次是拓展科创、民生等应用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要力争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上先行先试,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携手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高地,立足长三角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智慧物流、在线教育、数字医疗等行业,提升跨境业务能力,提升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赛道国际竞争力,支持更多长三角的IP走出去。要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品质化升级,进一步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健全长三角居民一卡通服务体系,推动群众关切的更多关键小事实现异地便利通办。
最后是强化央地协同和跨行政区合作,扎实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将与有关部门一道,支持“三省一市”,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等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国家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加快探索,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用好用足数据专题合作组等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数字领域、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加快在数据市场建设、政务数据跨区域共享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校对 付春愔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