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 “未来出行”:低空载客飞行,让空中通勤照进现实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汽车与智慧出行展区,一块特殊区域打破了人们对“出行工具”的固有认知——这里没有传统汽车,取而代之的是多款能翱翔天际的低空载客飞机。科幻电影中,人们乘坐飞行器穿梭楼宇间的炫酷场景,正从银幕构想逐步走向现实。

本届进博会上,沃兰特、御风未来、时的科技等企业纷纷亮出低空载客核心产品,凭借满满的未来感吸引了全场目光。这些承载着“空中出租车”梦想的飞行器,如今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中国低空载客飞行又有哪些独特优势?我们距离摆脱地面拥堵的立体出行时代,又近了多少?

01

低空经济新势力:空中出行的核心载体

“空中出租车”虽仍带着几分新鲜感,但“低空经济”已成为大众熟知的新兴概念。作为以低空空域为依托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交通是其核心产业支柱,而低空载客飞机正是低空交通实现人员高效流动的关键载体。如今,低空经济已被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进博会展台,沃兰特展出的VE25-100低空载客飞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款机型可搭载1名飞行员和5名乘客,翼展达16米,最大亮点在于灵活的内部空间设计——座椅支持调节与拆卸,既能满足日常载客需求,也可快速切换为运货或搭载担架的模式,适配多场景飞行用途。

御风未来的展台则通过“低空出行起降点”模拟体验,让观众提前感受未来出行的便捷。通过模拟购票系统,观众可查询“空中出租车”的航线与价格:从国际会展中心飞往浦东机场,空中行程仅需15分钟,较地面交通最快1小时的耗时大幅缩短,而单次票价仅100多元,远低于大众对“空中出行”的价格预期。“未来低空飞行将以市内短途出行为主,”御风未来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单架飞机成本达亿元级别,但随着大规模量产与商业化落地,成本和客单价都会逐步下降。”

时的科技带来的E20 eVTOL机型,凭借轮式起落架与高旋翼技术,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性。“未来的低空出行,不仅能规避地面拥堵、大幅压缩通行时间,更能让人们享受独特的空中体验,实现更快、更稳、更舒适的出行升级。”时的科技工作人员说道。

02

从试飞迈向商用:关键环节有序推进

“空中出租车”何时能真正走进日常生活?参展企业的最新进展给出了积极答案——本届进博会亮相的低空载客机型,均已完成核心试飞环节:2023年,御风未来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上海金山成功首飞,后续适航工作稳步推进;时的科技的E20机型已完成载多人飞行试验;沃兰特VE25-100也于近期顺利完成首轮有人驾驶操纵试飞。

​从试飞成功到正式商用,仍需跨越适航取证、运营许可获取、空域管理协调等关键关卡。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与机型特点,给出了差异化的商用时间表:部分企业表示最快 2027年可投入商用,而大范围普及则可能需要约10年时间。

市场的热烈反馈,为低空飞行的商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本届进博会上,沃兰特与多家企业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斩获95架订单,签约金额达23.75亿元人民币。“这全方位推动了以主机为牵引的低空经济生态构建与产业落地。” 沃兰特负责人表示。御风未来同样成绩斐然,其M1型号系列飞行器收获国内外客户200架意向订单。

“我们并非依靠价格优势赢得海外订单。” 沃兰特创始人、总裁黄小飞强调,当中国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定价处于同一水平时,海外用户依然选择中国品牌,这充分印证了 “中国智造” 的核心竞争力。大量订单不仅为企业带来稳定的资金流入,支撑研发、生产与运营持续推进,更能通过规模化交付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与行业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同时,广阔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拓展低空飞行的应用场景,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增强中国低空飞行产品的全球影响力。

03

纯电路线引领:中国低空飞行的独特优势

与国外传统低空飞行器研发企业不同,中国企业几乎一致选择了电动化路线,这一选择既与我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一脉相承,更源于政策、技术、场景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政策层面,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将电动化作为低空飞行装备的主攻方向,同时兼顾混合动力、氢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等多元技术路线,为纯电低空飞行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技术积累方面,我国在纯电领域的深厚沉淀为低空飞行电动化提供了坚实支撑。纯电推进系统不仅效率更高,还具备零排放、低噪音的显著优势,更适合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区域运行。据沃兰特官网数据,其VE25机型飞行时的机舱内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内,低于汽车高速行驶时65-80分贝的车内噪音水平,乘坐体验更舒适。

经济性优势同样突出。在旅游观光等对续航要求不高的场景中,纯电动力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目前,参展机型的续航能力已逐步提升:时的科技E20 eVTOL续航里程达200公里,沃兰特VE25设计航程为200-400公里,其他展出机型续航也基本保持在200公里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以来,国内多家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突破,性能提升与量产进度同步推进,为纯电低空飞行的续航升级与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吕宜宏等专家指出,凭借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中国正将低空经济的版图拓展至海外。沃兰特、时的科技等企业斩获大量海外订单,标志着中国eVTOL技术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等专家也表示,中国eVTOL创新企业在全球稳居第一方阵,正与美国Joby、Archer等行业标杆企业一道,加速竞跑商业化“最后一公里”。

从进博会上的集中亮相到海外市场的认可,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链完善,中国低空载客飞行正一步步缩短与“日常应用”的距离。立体式交通的宏伟构想,已在进博会上铺开清晰蓝图,未来可期。

(图片均为现场拍摄)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进博会 “未来出行”:低空载客飞行,让空中通勤照进现实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