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我们立邦也造eVTOL了。”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现场,立邦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因为该公司展台的中心位置,放着一架来自广汽高域的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格外引人注意。
11月8日,进博会已进入倒计时,立邦的展台前依旧人头攒动。在界面新闻记者与现场工作人员交谈期间,不时有参展观众前来询问这架飞行汽车。
该飞行汽车的展示核心,是立邦在此次进博会上全球首发的低空飞行全域涂装解决方案 。
“ 我们在中国市场看到了非常更多的 ‘ 创新红利 ’ 。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立邦中国区CEO钟中林对界面新闻表示。

此次参展观众的热情,正是当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国内受欢迎程度的直接体现。这与立邦涂料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高度契合。
钟中林表示,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年来,政策端、资金端、产业端同频共振,让这个赛道变得充满机遇。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 中国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8.8%。
据立邦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立邦在2021年与国内eVTOL公司开展合作,共同研发针对 低空飞行 领域的 涂装解决方案 。
此次 立邦 带来的 涂装解决方案 ,包括低空飞行器涂装、垂直起降地面涂装两大板块。
前者被立邦称为飞行器的“安全外衣”,能够起到保护机身的作用,同时其轻量化的特点,能够降低飞行器的重量。后者被称作飞行器起降场的“坚韧地面”,能够承受飞行器起飞降落的下洗气流冲击、防滑抗裂、持续耐用降低维护成本。
立邦展台上的 工作人员 称,进博会期间,已有不少政府部门、航空集团、机场集团就该 涂装解决方案 进行咨询,立邦也由此积累了部分潜在客户。
瞄准中国广阔新能源市场的新材料企业,不止立邦一家。
据界面新闻观察,从新能源汽车、储能到半导体封装,一大批海外新材料企业正瞄准中国快速崛起的新兴市场。它们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一开放平台,加速布局未来赛道。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材料业务由此进入黄金发展期,释放出万亿级市场潜力。
在 中国 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市场渗透率 的逐渐提升 ,对轻量化材料和三电系统核心材料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同时,国内 储能行业受全球政策波动、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下游需求旺盛, 直接拉动了上游关键材料的供需与技术创新。
此外,在半导体领域,先进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一批用于芯片封装的高性能材料创造了市场空间。
今年首次参展的美国涂料供应商宣伟,就借助进博会平台,实现了多款新品在中国的首发。
其中一款产品是 专为新能源行业研发 的 Powdura® EV绝缘粉末。它可在动力电池表面形成致密绝缘层,有效隔绝部件与外部环境,可满足主流绝缘耐压要求 ,进一步提高 动力电池的安全 性 。
宣伟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吴忠华 向界面新闻表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领先,尤其在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规模方面。为此,宣伟中国研发团队针对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涂料产品,进行了专门的产品开发,形成了完整国际竞争力解决方案。
中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向全球供应了约70%的电池材料、超60%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产量从2020年的83.4 GWh,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1000 GWh。
“通过进博会衍生的对接活动,公司有机会与中国头部电池企业直接进行对接沟通,对产品在国内的推广促进作用显著。”宣伟展台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
据吴忠华 透露,宣伟的 Powdura® EV绝缘粉末 已 成功应用于部分中国头部电池和整车企业,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化经验。 “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宣伟在中国市场深度布局,也为美国总部提供市场范本。 ” 吴忠华 说。
目前,Powdura® EV绝缘粉末 涂料已实现100%的本土研发生产,并且卖到了海外,实现了“在中国,为全球”。
对于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立邦也在布局相关业务。此次,其还在进博会上展示了针对动力电池包的涂装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国内日趋严格的电池安全要求,提供“绝缘阻燃”、“防火隔热”、“防撞耐磨”三重保护,防护范围覆盖电池包外壳、密封胶、电池模组、冷水板组件及电池包底部托盘等。
据该项目团队成员介绍,目前已有部分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与立邦沟通接洽。
新材料展区的另一侧, 杜邦展台上一台仅保留框架的白色车身,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车身上勾勒着不同颜色的线条,它们并非装饰,而是杜邦胶粘剂在产品中的 “ 可视化 ” 呈现。
这些胶粘剂在汽车制造中扮演着两种关键角色。结构胶逐步替代传统的铆钉、螺栓等 “ 硬连接 ” ,在实现同等甚至更高连接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车辆噪音与振动,兼顾安全性与驾乘舒适感。密封胶常用于车窗等部位,实现完备密封,保障结构完整性并提升环境耐受性。
杜邦的汽车胶粘剂项目是个不折不扣的 “ 进博宝宝 ” 。从首届进博会期间与张家港市政府签约,到第四届进博会时一体化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再到2023年9月该基地正式开业,其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每一步,都与进博会的节奏紧密相连。
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张毅告诉界面新闻等媒体 :“ 进博会不仅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金名片’,更是链接全球合作与市场机遇的绝佳桥梁。过去几年,进博会已促成我们与本土伙伴达成数十项重要合作与战略签约。 ”
除了汽车领域,今年杜邦还将胶粘技术延伸至新能源领域,在其可持续发展展区首次展出了静态储能系统。展柜中闪烁运行的小灯,标示出胶粘剂在关键部位的应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储能市场。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这为胶粘剂等配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据工作人员介绍,杜邦BETAMATE™结构胶已获得国际头部储能系统制造商的认可,被应用于集装箱式储能的顶盖与侧板粘接。
该材料能减少甚至替代传统焊接,通过连续粘接实现密封性,满足极端环境下的防水与防腐蚀要求,且其具备的强度与韧性,能提升储能集装箱的抗弯性能,保障运输及安装安全性等。
据杜邦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领域对胶粘剂的需求量有望突破18万吨,市场规模预计可达约220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源于锂电池在模组粘接、箱体密封与热管理等关键环节用胶量的持续提升。
汉高同样看好中国新兴市场机遇。 该公司此次在进博会上 展示了其半导体封装解决方案。
汉高表示,希望借助进博会巨大的 “ 聚光效应 ” 与 “ 溢出效应 ” ,推动 “ 展品变商品 ” ,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将更多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随着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中国市场对2.5D、3D及高密度扇出型等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持续攀升。在封装尺寸不断增大、厚度持续减薄的背景下,翘曲、芯片位移和开裂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汉高展出了多款针对性解决方案:高导热毛细底部填充胶,融合高韧性、低热膨胀与优异导热性能,为大尺寸芯片提供可靠保障;液体模塑底部填充材料,凭借出色的间隙填充能力,显著降低翘曲风险;液态压缩成型技术,能有效控制模塑后形变,确保大尺寸基板的结构完整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达约1.6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2.81万亿元。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正为汉高等新材料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