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的滨水空间越来越多,成为不少市民亲水、散步的休闲首选。但是,亲水虽好,更要注重安全。近日,有市民向有事儿@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知道News)反映,朝阳区北小河滨水空间新铺的路面在雨天易打滑,存在安全隐患,更担心冬季即将来临,下雪后路面会更滑。另外,北小河部分沿岸步道没有护栏,也担心存在一定风险。
对此,记者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联系了负责该项目的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该中心副主任高山表示,目前已安排做防滑样板段,如设置防滑条、更换摩擦性更高的花岗岩石丁铺装材料,并将对17处较陡坡道采取防滑处理,计划在年底前完成,“10月起北小河滨水空间试运行之后,我们正在补充便民设施,比如垃圾桶、城市座椅等。项目试运行阶段也将收集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对大家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滨水空间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开放。”

11月15日,收到市民反映后,北小河滨水空间较陡坡道采取防滑处理,更换成摩擦性更高的花岗岩石丁铺装材料。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供图
关注1
雨天滨水步道打滑,脚底打趔趄
近日,记者来到北小河滨水空间,这里设施较新,不少居民在滨水步道上遛弯、晒太阳。滨水步道外侧草坪旁,还有一条平行的“朝阳绿道”,上面施划了橙色和蓝色的标记,橙色为步行通道,蓝色为自行车道。
正在健步走的市民孟女士告诉记者,之前滨水步道和朝阳绿道都是沥青路面,滨水空间开建后,滨水步道铺设了新的板材。记者看到,滨水步道大多为灰白色板材,其中夹杂着深灰色板材,石砖表面并非是光滑的,而是有粗糙纹理,记者试了试,平日走起来并不会出现打滑的情况。
11月10日,记者在北小河滨水空间看到,步道上灰白色板材和深灰色板材相间。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前几天下雨,我很诧异地发现步道有点滑,我和先生都趔趄了一下。”她说,此次滨水空间整体上景观环境都不错,但也有人反映硬面铺装比较多,建议多些绿化,“但我觉得那不是主要问题,雨天防滑确实应该被考虑在内,这里遛弯的老人比较多。我也听到其他人念叨过这个问题,尤其有一部分步道还是有坡度的。”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联系了负责该项目的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11月14日,该中心副主任高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铺的滨水步道板材路面采取的是石英仿石砖材质,板材表面的粗糙纹理属于仿天然石材质感,在公共空间的地面材质中属于常用材质,且各方面性能性价比高。”他说,这种材质造价低、耐磨、耐脏、防污染。这一项目中,材质采用了荔枝面防滑工艺处理,不反光、不眩目,养护费用低,且局部个别需更换时比较容易,不影响地面整体性。北小河两岸铺设该路面的面积总共有15000平方米。
11月15日,收到市民反映后,较陡坡道采取防滑处理,设置了防滑条。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供图他说,近期收到市民和媒体的反映后,朝阳区水务局已安排相关单位在施工现场做防滑样板段,如设置防滑条、更换摩擦性更高的花岗岩石丁铺装材料。目前样板试验已经完成,将对17处较陡坡道采取防滑处理,计划在年底前完成。
北小河是朝阳区北部水网的重要组成,河道上游连接清河及奥海,明渠始于北苑路暗涵,向东流经朝阳区北部,最终汇入坝河,全长15.9公里。资料显示,2024年,朝阳区启动北小河滨水空间建设,打造亮马河2.0版新样板。北小河滨水空间建设工程起点为京承高速路上游230米,终点至五环路段,全长约4.2公里。
工程建设高品质滨水绿道和多层次滨水步道,梳理交通断点,通过桥下连通,打破车行路桥对滨河步道的阻隔。纵向上通过架设桥梁加强两岸联系,增强北小河与周边社区及城市的连接。
关注2
部分岸边步道没有护栏,市民担忧安全
另外,还有市民反映滨水空间岸边存在没有护栏的点位,担心有落水风险。记者来到市民反映的点位,这里位于项目最东侧,靠近北五环。岸边和水面的高差约有六七十厘米,水面上正在铺设钢架。
对此,高山表示,北小河是一个行洪的河道,这个点位正在建设浮箱式码头,建设完成后,浮箱的外侧也设计有护栏。
11月10日,记者来到北小河滨水空间,市民反映部分步道没有护栏,据悉该点位正在搭建浮箱码头。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另外,记者也发现,滨水空间4公里的两岸沿线还有几处点位没有护栏,岸边采取阶梯的方式向下延伸到水面,阶梯上还设有木质座椅。没有护栏的区域,岸边设有救生圈。
对没有护栏的设计,孟女士表示认同,她认为这样更有亲近自然的感觉。但也有市民存在担忧,想了解水深情况。高山说,驳岸局部场地不设栏杆的初衷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实现人与生态水体的亲近感,营造自然开放的滨水空间体验。让居民真实体验到见水、亲水,避免栏杆带来的“阻挡感”和“距离感”。
那么,如何确保安全?他说,北小河滨水空间水深基本在0.8米-2.5米之间,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相关要求,工程在没有护栏的区域均设置了浅水区。“我们人为在河道里做了浅水区,并在岸坡上种植了水生植物。考虑到植物成活率,这些植物是今年9月份刚刚种植的,未来长势茂盛也将使‘去护栏化’更加安全。”
据他介绍,这些区域正在陆续配齐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杆等救生设施,同时现场配备两台AED,遇险情时可随时使用,后续还会增加“水深危险,请勿靠近”等提示牌。
关注3
新建船闸试水,导致桥下空间路面短期积水
记者现场采访时,也有居民反映,北小河涨水时,水位升高会淹没一些桥下空间。
对此,高山说,北小河未治理之前,桥下是不具备连通条件的,此次滨水空间实施了5座桥的桥下连通,市民不通过市政路,走滨水步道就可以通过桥下空间穿行。这些桥梁都是现有桥梁,北小河也有防洪水位的要求,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在前期设计中,从路面到桥梁底下的高差为2.3米,可保障桥下空间通行顺畅,且市民过桥走着比较舒服。目前,桥下道路只比常水位高10厘米左右。
针对市民反映短期水位升高问题,是由于工程还在试运行阶段,广顺北大街和望京西路下游的新建船闸进行试水实验,导致河道水位出现短期上涨,一度超过设计值,造成路面局部积水。
为防范河水溢流,在路面边缘设置了防溢水矮墙,并预留了排水口。高山称,“河道肯定还是以排洪为主,未来一旦下大雨,比如超过20年一遇的洪水位,桥下道路自然会被淹没。但雨停以后,随着河道水位降低,路面上的水就会被排下去了。”
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
陆续安装标识系统,并收集居民建议
谈及北小河空间的建设进展,朝阳区水务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山表示,工程于2024年8月开工,包括水利水生态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电气工程和专业管线改移工程等,滨水空间于今年10月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水利工程、构筑物(船闸)工程已完工,景观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精细化提升工作。
“10月起空间试运行之后,我们正在补充便民设施,比如垃圾桶、城市座椅等。”他说,北小河滨水空间项目的标识系统已经进入精细化加工阶段,后续将有序安装。这套标识系统有系统性规划与设计,集导向指引、科普解说与管理警示等多功能于一体,将提升市民的游憩体验与安全保障。
他说,项目试运行阶段也将收集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对大家遇到的问题进行整改,届时,北小河滨水空间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开放。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相关推荐
- 深蓝 G318 推送 DEEPAL OS 3.1.0 版:新增遥控泊车辅助、苹果 CarPlay 等功能
- 北京城区局地阵风可达9级以上,当前为风力最强时段
-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AI for Science 正快速兴起,科学工作者应把握发展态势
- 有用户反馈苹果 iPhone 17 Pro Max 用湿巾清洁后机身涂层被擦除
- 宇树科技王兴兴:未来十年 AI 将赋予机器人真正理解世界的能力,场景将推动机器人真正“融入生活”
- PC玩家灾难!三星宣布内存涨价60%:硬盘、显卡都贵了 DIY装机成本将暴涨
- 洲明LED+AI方案亮相高交会|全息透明屏、双面屏等打造人气展位
- 艺云科技亮相深圳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带来文旅展陈数字体验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