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几十年来,极端洪水导致世界各地的水稻严重减产,使数十亿以这种谷物为食的人面临粮食供应风险。11月14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揭示,在1980年至2015年间,全球每年约损失1800万吨水稻,年均损失率为4.3%。
研究人员发现,自2000年以来,随着极端洪水在全球多个主要水稻种植区变得日益频繁,产量损失呈加剧趋势。研究还提出,气候变化可能在未来几十年进一步增加此类破坏性洪水的频率和强度。
干旱会使水稻产量下降,这项研究估计在35年的研究窗口期内,干旱每年导致水稻平均减产8.1%。此外,新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洪水的威胁。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teven Gorelick说:“我们不仅记录了水稻产量因过去的洪水而受到影响的地区,还记录了可以预测这种威胁并为其做好准备的地区。”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洪水成为水稻致命事件的条件。研究团队发现,在水稻的生长周期中,若完全浸没持续整整一周,则将成为关键的临界点。“当农作物完全浸没至少7天时,大多数水稻就会死亡。”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李致(音)说,“通过定义‘杀死水稻的洪水’,我们首次量化了这类特定洪水是如何持续破坏全球一半以上人口最重要的主食的。”
为评估过去的干旱和洪水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害,研究团队结合了多条证据,包括有关水稻生长周期、全球水稻年产量、可追溯至1950年的全球干旱和洪水数据库,以及主要水稻种植区流域土壤湿度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息。
分析表明,未来几十年内,全球主要水稻种植区在降雨量最强的一周,可能比1980年至2015年基线期间的平均降雨量多13%。这表明,随着气候持续变暖,“杀死水稻”的洪水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更普遍地使用抗洪水稻品种有助于减少损失,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研究指出,印度萨巴尔马蒂盆地经历了最长的“杀死水稻”洪水期,而朝鲜、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尼泊尔等国的洪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近几十年里不断加剧。
新发现进一步强调了了解水稻如何应对洪水、干旱、热浪和冷胁迫的必要性。研究人员表示:“如何减轻这些综合影响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赵婉婷)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x7799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