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一直以来,高退货率都是服饰电商行业的通病。除了因产品、服务本身的问题而产生的退货情形外,还有部分消费者会把网购当作“薅羊毛”的渠道,将衣服藏着吊牌穿几天,再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 今年五一期间,就有一张“旅游景区里,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衣服”的图片走红网络,引发服饰商家热议。
日前, 有部分商家发明了A4纸张大小的“巨型吊牌”,让消费者无法不剪吊牌就穿出门去 。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部分消费者薅羊毛而产生的退货率。还有商家为了刻意取消了运费险或者限制购买件数,增加消费者的退货成本、改变消费者习惯性试穿的购物行为。

但这些举措真的奏效吗?真的对吗?
从商家角度来说,降低退货率的初心很容易理解。今年双11前,就有主攻直播电商的服饰商家曾对亿邦动力表示,大促盈利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控制退货率。在他看来,“定价2.5倍,付费流量不超过10%,退货率在70%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且能盈利的。但目前行业内,店播退货率曾一度飙升到85%,让商家们不得不想办法降低这一数值。
今年双11,服饰品牌茵曼的退货率也上涨了5%。其创始人方建华在其个人账号中公开表示,他并不认同“巨型吊牌防退货是上策”,而是牺牲体验换数据的短视行为。“上A4大小的巨型吊牌,一个要8块钱,硬、大、硌脖子,连领子版型都被拽变形。退货率可能会下去一点,但顾客第一反应是:这衣服怎么变这么廉价,品牌形象都要被拉low了。看似省钱,实则更贵。”他说。
目前,茵曼在尝试从产品信息、供应链、店铺直播等方面入手降低退货率。比如,前置“尺码问诊”,给每位会员建立尺码档案+体型标签,客服先劝退不合适的尺码与版型;触感信息提前给足,上传面料对比视频/试穿细节特写,真实呈现产品特点;设计与供应链“小单快反”,先小批测试、复购数据达标再放量,降低错款风险;售前直播由不同身高体重真人上身,让用户充分了解商品信息后再谨慎决策等。
此外,茵曼还公开向全网征集方案,希望在不影响舒适、不恶心用户、不玩套路的前提下,找到一个“能落地、能复用、能量化”的降退货方法。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