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决胜未来。

11月20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以“破旧立新 决战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汽车年度盛典”在广州隆重举办。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一面是高歌猛进:中国品牌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另一面却是危机暗涌:行业利润持续探底,惨烈的价格战已触及生存底线。
这“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迫使每一位玩家都必须直面一个灵魂拷问:当中国汽车驶入存量市场,参与者靠什么活下去?
破旧立新,已然成为行业突围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2025新汽车年度盛典以”破旧立新,决胜未来”为主题,试图在行业迷雾中,围绕用户、技术、生态与战略四大维度,勾勒出通向最终竞争圈的核心路径。
盛典分别从重构用户价值、多元技术共生、智造赋能产业、攻坚海外市场、迎接全新未来五大篇章,邀请来自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的嘉宾,深度剖析汽车产业的破局突围之路,甄选出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优秀案例,并进行案例分享,通过与行业嘉宾的深度互动,解析汽车行业现状、发展瓶颈及未来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前瞻性建议。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数字传媒党委书记、总编辑 邓红辉
“此刻,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一个‘破旧立新’的关键节点。‘破旧’,意味着我们要打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打破技术路线的孤岛,打破市场边界的禁锢;‘立新’,则是要建立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新范式,建立多元技术共生的新生态,建立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新格局。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决胜未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数字传媒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产业在‘破旧立新’的实践中奋勇前行。”

小鹏汽车造型设计中心总经理 王谭
2025年,汽车已从单纯的出行工具,升华为承载自我表达与情绪价值的物质载体,设计成为连接钢铁与灵魂的桥梁。从此,“颜值第一”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修饰,而是在红海中竞逐的车企破局的关键支点。
小鹏汽车造型设计中心总经理王谭总结了一套小鹏汽车设计的基本法则——将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左手科技、右手艺术。“理性其实是一种逻辑,是一种系统技术,它能够提供给用户非常强大的科技支持;而感性就像车的柔性曲面,富有张力的动感光影,这些会给用户带来非常温暖的情绪价值。所以说汽车设计非常有意思,它是冰冷的钢铁,但是它有它的比例和姿态,看上去更像一个用无机物堆积起来的有机物。”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 吕鹏当行业还在争论“软件定义汽车”还是“硬件锁定体验”时,部分整车厂和智驾供应商企业已经用一条“软硬双修”的并行赛道,把答案摆在了世界面前。在最拥挤的智能化赛道,他们选择了最硬核的打法:让“中国算力”第一次在大规模城区NOA战场正面硬刚特斯拉FSD,把城区NOA的售价打到“人人可享”,却将体验推到“全程0接管”。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直言:“过去的制动系统,经常会碰到点刹、重刹等场景,基本上是由于规则的介入带来的整个系统的不连贯性。端到端学习的是人类老司机的数据,其实要出现点刹、重刹是非常难的,所以控车会非常丝滑。”
当AI加速渗透物理世界,自动驾驶领域正处在充满分歧的路口。端到端、世界模型、VLA路线,哪条路线是自动驾驶的“最优解”?我们还要等待多久才能迎来物理AI的曙光?

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 范皓宇
在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看来,技术快速迭代突破的背后,企业需要完善且扎实的研发能力,才能持续创造用户价值。范皓宇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理想汽车AEB功能已经帮助用户累计避免潜在碰撞事故241.8万次,累计避免夜间潜在事故近200万次,累计避免极端烈性事故达1.2万次。
“在所有技术的落地过程中,安全始终是我们的第一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在端到端和VLA上线初期,我们首先要保证它们在安全性的维度上做得不差,之后再去逐步提高上限。我们宁可被外界评价为‘慢一点’,也要确保交付到每一位用户手中的功能和产品都是安全、可靠、高质量的,这是技术创新的前提。”范皓宇说。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指出,“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咱们定义为新汽车,新在哪里?就是在进化和演化的能力。理解AI汽车作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最佳实践,去理解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可能更加有助于我们思考AI如何重塑用车体验,它的确是新汽车的本质和核心。”
吕鹏则表示,最核心的点在于要相信AI的力量,“AI的力量是把很多分散的模型整合到一个大的模型里面,通过大的模型衍生出来更加智能的能力。”
千里智驾首席科学家秦海龙则明确指出:“从技术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时代对技术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代,但我目前觉得还不到大爆发的状态。什么时候会大爆发?是你不再关心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你认同所有的Agents里面还有底层的深入一致的知识,同时有场景化的地方,当你意识到东西开始变成这样,且有实现路径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叫大爆发。”
速度与激情,是汽车的灵魂,也是人类对极致的永恒追求。性能,需要强大的发动机技术、精密的底盘调校、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赛力斯集团品牌公关总部总监 郭锋
问界M9上市21个月以来累计交付超过25万辆,而且稳居中国市场50万销量的冠军。据赛力斯集团品牌公关总部总监郭锋透露,问界M9的用户净推荐值和保值率都保持领先的地位,凭借的就是“新豪华”的出行体验,

上汽大众公关总监 张文静
作为AUDI品牌的首款量产车型,上汽大众公关总监张文静介绍道,上汽奥迪E5 Sportback融合先锋美学设计、领先智能科技与纯正奥迪驾控,精准回应中国用户对智电出行的进阶期待,打造兼具德系豪华基因与中国智慧科技的豪华智电出行先锋。
当下,汽车产业正从增量时代的“蓝海”驶入存量竞争的“红海”,从“遍地机遇”转向“贴身肉搏”。车企不能再闭门造车,唯有俯身倾听用户声音,在每一处细节中捕捉长尾需求,将“听劝”内化为组织基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新航线。

广汽昊铂用户生态负责人 郑莹
据广汽昊铂用户生态负责人郑莹介绍,今年广汽集团组织了用户线下的听劝会,叫做“用户全开麦”,“我们是把广汽集团旗下三大自主品牌的车主都请过来,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包括产品的进化、服务的提升、营销的创新等。所以今年我们可以说是跟用户之间建立了一个非常自驱动的一个‘活水’机制,把品牌方和用户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岚图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博晓
岚图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博晓则表示:“听劝是一个非常具象的动作,在听劝背后要以用户为需求。”他认为,听劝不只要有文化、意愿、机制,还要有听劝的体系力来支持听劝(的动作)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力,“岚图建立了用户共创委员会,我们会对用户提供建议的最终采纳率形成KPI,每一项建议最终都会做闭环管理。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从意愿到聆听的通道到最后形成的产品力的闭环,形成了岚图的听劝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之下,岚图打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产品。”
2025年,智能座舱的变革在更细微的感知层面悄然发生。随着端侧大模型步入量产,AI开始真正读懂人的情绪与意图,座舱交互从机械指令走向超自然、无感的主动服务。智能与感知重新定义人车交互边界,来打造移动的”超感知第三空间”。

瑞声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学京分享道:“大家都知道在扬声器上有一个‘铁三角定律’,我们需要紧凑的尺寸,就是扬声器越小越轻薄越好;同时也需要更好的低音、更低的失真、更大的振幅,但是这三个因素往往是互相制约。你如果需要比较大的振幅、比较好的低音,那你就要增加它的尺寸。在受限于物理制这个前提下我们通过‘软硬结合’的做法,通过软件算法就可以极大的提升低音的响应、低频的下潜。这也是瑞声作为从软件到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商一个比较大的一个优势。”
技术的融合,也驱动充电行业的深刻变革。

在星星充电CEO李宏庆看来,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行业是相伴相生的一个发展过程,“在电动化的过程中下一步将会是智能化,进一步会迈向具身智能。同时在充电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家庭场景、公共场景,向越来越多的智慧家庭的场景、大功率超充的场景来快速地来演进。在电力替代燃油的过程中,算法也将会进一步替代掉我们大部分司机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李宏庆进一步指出,“我想我们完成了‘从一辆车到整个能源生态的链接’。”

2025年,在AI大模型技术的赋能下,中国自动驾驶企业以破局者之姿加速前行,实现了从技术验证到场景落地的关键跨越。
以滴滴自动驾驶为例,据滴滴自动驾驶运营总监李健表示:“我们自2016年投入自动驾驶研发,始终以安全与体验为初心,坚守’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在AI、量产和运营三个方向持续投入,力争为行业和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在探讨“纯电、超级增程、超级插混,哪种动力形式才是未来”时,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到底是纯电、增程还是插混的技术路线选择上,我个人觉得未来的方向肯定是纯电,要不然大家为什么往电池这个方向去做,因为它带来更多的是体验更好、使用成本耕地,包括对于环境排放污染这块,肯定是一个大的方向。”
在广汽集团平台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动力研发负责人祁宏钟看来:“对于不同级别的车或者不同使用区域的车确实有更适合的路线。但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正快速地向以电为主演化,这样就决定了我们国家以电为主的形式肯定会是主流,只是说在电动不适用的场景和车型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插电和增程就作为更多的补充形式出现。”
东风公司研发总院动力总成技术副总工程师管永超指出:“面向未来,汽车是具身的智能体,东风最早在行业中提出这个概念,未来这个具身智能体能成为感知环境、理解需求、主动服务的智慧伙伴,马赫动力作为其中一个强劲的心脏,会和我们智慧的大脑、钢筋铁骨、敏捷神经、和灵动五感一起推进动力总成与智能深度地融合。”
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制造”已成为驱动产业跃迁的核心引擎。智造的本质,是让机器拥有感知力,让流程拥有思考力,让整个工厂拥有不断进化的生命力。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曹卫兵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卫兵透露,目前,广汽埃安全球首个新能源灯塔工厂自主开发了面向定制化产品的订单配置与排产系统,并建立面向用户的高度透明化生产模式。”整个工厂能实现53秒下线一台车,生产效率提高50%,生产成本下降58%。”
当中国汽车产业凭借电动化、智能化的先发优势“换道超车”,海外市场已从一道“选择题”变为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 樊彬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樊彬指出,新能源汽车出海目前面临四大挑战,包括政策多变、法规壁垒森严、真实场景严苛以及用车文化差异。NESTA-Global(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验证)专项正是为系统化应对这些挑战而生,从全球用户角度出发,解决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水土不服”问题。

禾赛科技亚太车载业务高级副总裁 张伟
“海外主机厂对于中国汽车供应链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最好的供应商的选择应该在中国。”禾赛科技亚太车载业务高级副总裁张伟透露,今年禾赛科技拿下了欧洲顶级主机厂的海外最大前装量产激光雷达订单,车型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一些车企和供应商们正以极大的勇气”破旧立新”,打破传统的造车思维与组织壁垒,重塑一切。
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智能驾驶的竞争便从车企的战场,延伸至其背后的技术支柱——智驾供应商。
轻舟智航CTO 李栋轻舟智航CTO李栋直言其公司的技术特点是使用了同一套技术栈来支撑了在L2和L4上的不同业务。“我们能够把大规模量产的这种数据和能力应用在L4上,同时我们也能把L4的运营运营经验,L4的一些安全冗余机制用在我们的L2上,双方共同去互相促进和成长,我们公司的使命是将无人驾驶带进现实。现在我们处在一个高阶辅助驾驶全面落地的阶段,我们相信未来会有L4大规模量产,以及未来整个公司通向对更多人通用的人工智能探索的阶段。”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 左伟作为合资企业的代表,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左伟分享东风日产走出合资困境的经验是坚持发扬长项,加快补齐短板,即智能化。据其透露,继爆款N7之后,还将推出鸿蒙座舱版天籁,并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上汽通用汽车公关部执行总监 马天元上汽通用汽车公关部执行总监马天元也重点强调了坚守的重要性:“在应对行业内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坚持过去28年一直坚守的准则,就是安全和品质,这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坚守的原则或者理念,”
蔚来助理副总裁、乐道产品负责人 俞斌在新势力车企方面,蔚来助理副总裁、乐道产品负责人俞斌表示,凭借对用户出行空间的焦虑、续航和能耗的顾虑两大痛点的结局,乐道L90自上市以来实现了月销1万台以上。
后附入选案例名单:
2025新汽车· 年度设计汽车
入选案例:小鹏全新P7
2025新汽车·年度智驾供应商
入选案例:地平线
2025新汽车· 年度AI汽车
入选案例:理想i8
2025新汽车· 年度性能汽车
入选案例:问界M9、AUDI E5 Sportback
2025新汽车· 年度听劝品牌
入选案例:广汽昊铂、岚图汽车
2025新汽车·年度感知智能企业
入选案例:瑞声科技
2025新汽车·年度充电技术企业
入选案例:星星充电
2025新汽车·年度自动驾驶企业
入选案例:滴滴自动驾驶
2025新汽车·年度插混技术企业
入选案例:东风汽车
2025新汽车·年度增程技术企业
入选案例:零跑汽车
2025新汽车·年度最佳工厂
入选案例:AION埃安
2025新汽车·年度出海企业·整车厂
入选案例:长城汽车
2025新汽车·年度出海企业·供应链
入选案例:禾赛科技
2025新汽车·年度进取智驾供应商
入选案例:轻舟智航
2025新汽车·年度合资企业
入选案例:上汽通用、东风日产
2025新汽车·年度进取车型
入选案例:乐道L90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