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中国 40 年:朋友很多,靠山很少。
作者|徐珊
编辑| 靖宇
芯片世界的旧日霸主,英特尔,正被两个如日中天的新势力从两侧夹击。
在制程工艺上,英特尔正与台积电展开一场速度追逐,赌上未来几十年的制造优势;另一方面,它正在 AI 算力上与英伟达展开一场生态位争夺战,赌上未来计算架构的中心地位。
陈立武所执行的新战略,将会是对这场危机的直接回应,也是决定芯片产业底层权力架构的「生死赌局」。
2025 年 11 月 19 日,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在重庆举行。这场汇聚了 3000 名行业嘉宾的大会,与其说是产品发布会,不如说是英特尔稳定中国市场生态伙伴和投资者的一场「动员大会」。
本次活动上,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稚聪和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郭威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本次高管团队的集中亮相,也是英特尔内部在经历一轮人员和业务调整后,向中国生态伙伴发出稳定军心的关键信号。

英特尔 CEO 陈立武通过视频致辞参与大会,首次用中文明确了自己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英特尔的产品能解决用户最关键的挑战,让大家在市场上赢得先机。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稚聪提到,今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四十年,希望与客户和伙伴共建开放生态。

英特尔正通过与行业客户的合作,试图让生成式 AI 解决方案在在智慧教育、零售、医疗、城市等多个领域落地。
很明显,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积累四十年,依然在全球 PC 和服务器市场保有一定生态惯性的优势以及市场存量。过去十年,英特尔在技术制程上遭遇挫折,错失了一些关键机遇,但 AI 时代的爆发,为这位老牌巨头重新审视其 x86 架构的通用性潜力、开发者社群以及系统级代工的长期优势,赢得了一定时间。
英特尔如何用 AI PC 和 Intel 18A 制程,回答市场对其制程进度、AI 生态位以及组织执行力的质疑?英特尔是否能将原有「存量优势」和「机遇」整合,将自身的转型阵痛转化为全行业的计算范式革新?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本次英特尔在大会上发布有关制程、AI PC 和数据中心的关键信号。
01
Panther Lake 如何定义
埃米时代的 AI PC?
英特尔在大会上披露的 Intel 18A 制程和 Panther Lake 客户端平台的最新进展。Intel 18A 制程将于明年 1 月的 CES 上推向市场,所有未来三代内所有产品都将围绕 Intel 18A 展开,同时,英特尔 CPU 的设计正全面转向 Chiplet 模式。
Intel 18A 被视为英特尔挑战台积电的最后一张「入场券」。尽管英特尔将其称为「埃米时代」的开端,但市场更关注英特尔对两大创新技术能力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效能提升?
此次,Intel 18A 首次将 RibbonFET 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技术与 PowerVia 背面供电技术在一个工艺节点上同步导入。
据悉,作为首款基于 Intel 18A 制程的客户端 SoC,Panther Lake 在核心性能、图形性能和能效上拥有不小提升。具体而言,多核性能提升 50%,图形性能提升 50% 以上,平台功耗降低 40%。英特尔在大会上透露,Panther Lake 正在其最新的晶圆厂投入量产,这也从侧面透露出英特尔在工艺集成和供应链风险控制上的工程能力已在稳定控制范围内。

具体来看,PowerVia 技术通过将供电电路转移到芯片背面,实现了系统级供电效率优化,在相同功耗下的性能提升超过 15%,还能有效提升晶体管密度。对于寻求更高能效比的 AI 芯片设计者和数据中心客户而言,这种架构级的能效优化远比单纯的频率提升更有吸引力,也为英特尔代工服务(IFS)争取外部客户奠定了一定基础。
而英特尔不但对异构计算的精细化设计,而且还对 CPU 核心协同进一步提升,让 Panther Lake 从简单的「高性能、高能效」双核模式,进化为包含 Cougar Cove、Darkmont 能效核以及低功耗能效核三层协同。

此外,Panther Lake 支持 180 TOPS 的 AI 算力,为本地运行和优化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提供了硬件基础,这也表明了端侧 AI 应用的爆发门槛正在被迅速拉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功耗的大幅降低不仅归功于 Intel 18A 制程的物理特性,更来自于软件层的线程调度和电源管理机制优化。英特尔正在通过软件定义能效,证明其认为在埃米时代,软件层优化对终端产品的实际能效贡献,已与硬件制程优化同等重要,进而巩固其在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的生态控制力。
此次大会上,英特尔通过 Intel 18A 和 Panther Lake 的信号相对清晰,英特尔通过底部制造技术和客户端架构的创新,希望「重新拿回计算架构的定义权」,来应对市场的挑战。
02
从「增强」到「原生」,
AI PC 即将大爆发
在 AI 浪潮的推动下,端侧计算正迎来一轮「寒武纪时代」的技术大爆发。英特尔认为,目前,开源与闭源模型之间的能力差距正在迅速收窄,特别是中国本土的开放权重模型,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端侧部署提供了丰富的模型选择。
英特尔认为 AI PC 概念从提出至今,正从传统应用中加载 AI 插件的「AI 增强型 PC」,快速转向深度融合 AI 算法和本地数据的「AI 原生 PC」。
如此一来,未来的 AI 原生 PC 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将进化为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的伙伴,可以实现基于语言、屏幕和摄像头的自然交互,为开发者带来了交互逻辑和应用架构带来新的机遇。而在这其中,英特尔希望自己的 XPU 架构能够给综合提供的更强大,更综合性的算力服务。
此外,英特尔正在研究软件层面如何「释放硬件潜能」 , 它正通过在稀疏注意力、推测解码、KV Cache 压缩等关键技术上的创新,提升了端侧 AI 的效率和可用性。
得益于此,Panther Lake 平台已能支持高达 800 亿参数、32K 上下文窗口的 MoE,且通过将 Token 吞吐率提升至原先的 2.7 倍,一定程度改善了用户在端侧大模型的使用体验。

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还通过 MCP 机制,让 AI 智能体能够自主调用其他工具解决复杂问题。在实际应用创新上,英特尔还通过视频展示了「多模态智慧会议助手」的实际使用效果,该助手能实时分析多模态信息,并在会议结束后短时间内自动生成结构化会议纪要,甚至智能还原未提及的要点,希望能够将用户的精力从繁琐记录中解放出来。
在 AI 技术创新与软件创新论坛上,英特尔还宣布英特尔酷睿 Ultra 9 平台已能支持 128GB 内存,并提供 128B 的模型调用能力,而新推出的酷睿 Ultra 9 终端产品也已配备 96GB 内存和可变显存技术。通过增设多种内存配置以及提升显存技术,英特尔希望更多的大型 AI 模型能够在端侧流畅运行,发挥性能优势。
英特尔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来源:英特尔在大会上,英特尔还亮相了英特尔 AI,「全家福」,通过 XPU 算力和 AI 软件工具巩固其在下一代 AI PC 平台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此外,英特尔还重视智能边缘业务,认为人们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商业影响,往往是在边缘计算领域。
英特尔还总结出四大新趋势特点:生成式 AI 在边缘大规模部署,丰富的多模态数据需要处理,AI 与控制的高度融合,以及行业智能体助手的涌现。
03
数据中心投资将超 7 万亿,
英特尔下一代 GPU 在路上
近两年来,AI 驱动的计算需求激增,电力消耗危机被频频提起,数据中心的建设策略正从追求「性能巅峰」转向「综合能效与生态平衡」。英特尔透露,据估算,未来五年全球为支撑 AI 所产生的电力需求将增加 3.5 倍,预计数据中心累计投资额将逼近 7 万亿美元。基于此,英特尔目前以 至强 6 处理器 为核心,启动了数据中心业务的全面升级。
英特尔还在大会上通过展示数据中心路线图明确了下一阶段的计划,至强 6+ 处理器将于 2026 年问世,将采用最新制程工艺;同时,下一代 GPU 产品规划已启动,预计将于 2026 年下半年正式发布。
至强 6 的设计理念强调多维度综合平衡,兼顾软件适配性、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存储与 I/O 的平衡。据悉,当前 32 核至强 6 相比前代在多数企业业务中实现了超过 20% 的性能提升,高内存带宽场景提升更是达到 35%。
更重要的是,至强 6 通过引入专用的 AMX(高级矩阵扩展)矩阵加速引擎来强化 AI 能力,在近似近邻搜索中,AMX 加速使端到端性能提升超过 72%。这表明英特尔正通过内置加速器,提高其通用 CPU 在 AI 推理和向量搜索等性能上的效果表现。

英特尔数据中心主要利用开放的生态标准,解决用户在能效和部署灵活度上的痛点。在与中国本土合作方面,阿里云的火山引擎 4 代 ECS 实例家族已搭载至强 6 性能核处理器,中兴通讯也携手英特尔打造基于至强 6 全系列智算服务器,这些生态合作伙伴的成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至强 6 在中国主要互联网和通信企业的核心业务中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不仅如此,英特尔还选择 PCIe 形态提供其加速卡,通过强调兼容性与易用性,来满足不同价位与应用模式的灵活部署需求。
此外,针对能源危机,英特尔还携手新华三、英维克等中国企业,发布了基于至强 6900 系列处理器的双路冷板式全域液冷服务器。可以说,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意识到了 CPU 性能提升必须与散热、能效方案协同调整,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能源节省。

可以看出,英特尔先通过至强 6 抢占一部分的 AI 推理和搜索的通用市场,再准备用下一代 GPU 瞄准高性能训练和超大规模模型的专用市场。
04
走入中国 40 年,
英特尔本土化做得怎么样了?
如果说四十岁对一个人而言是审视与沉淀的起点,那么对于一家像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巨头来说,四十周年则是其走入新阶段的转折点。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已达 40 年,它曾在这个极大的市场里收获颇多,也在中国 PC 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面对 AI 带来的新时代,英特尔正在进行一场由内而外的关键调整。从大会上,我们明显感受到下现在的英特尔围绕两大核心阵地展开:一是生态,英特尔正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X86 系统的生态优势;二是代工业,通过提供设计芯片、芯片封装等相关业务,巩固其 IDM 2.0 战略。
在市场战略上,英特尔除了继续维护 PC 和服务器等原有核心市场外,它正积极开拓机器人和新兴算力调度领域。在中国市场,英特尔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和全球化作为其增长的关键支柱。
落到实处,英特尔主要联合本地生态伙伴推动创新。惠普的「惠小微」智慧伙伴,腾讯的三角洲项目等案例都是英特尔正在借助本地生态伙伴之手,将自身技术扎入中国市场,这也表明不少中国市场客户仍然认为英特尔有持续投入的价值。
虽然本次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的「朋友」很多,但我们也观察到英特尔在精简架构以后,手中握得底牌并不多。英特尔多数都是在于自己上一代产品进行性能对比提升,巧妙地避开了与行业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比数据,可以看出英特尔仍在「追赶技术优先」的道路上。
来到中国 40 年,英特尔长时期打造的市场优势和生态基础仍在。尽管英特尔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前路不明,但如一句老话所说,只要还在牌桌上,就永远拥有翻盘的机会,英特尔的故事还在继续。
*头图来源: 英特尔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