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热中的冷风:永和智控跨界医疗黯然落幕


《投资者网》谢莹洁

11月18日傍晚,永和智控(002795.SZ)一纸公告为持续三年的“医疗梦”画上休止符:公司拟以不低于3592.77万元的底价,在重庆联交所挂牌转让所持昆明医科肿瘤医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医科”)100%股权。

这是其年内第四次、亦是最后一次医疗资产出清——过去十二个月,达州、凉山、西安三地医疗标的已相继被“挥泪甩卖”,此番收官之举,标志着公司彻底告别医疗服务赛道。

与此同时,公司陷资产处置与控制权变更双重困境,资产转让遇冷后再降底价。11月19日,公司公告首次挂牌转让泰兴普乐51%股权及全部债权(底价3049万元),期满无意向受让方。20日晚间,公司宣布第二次挂牌,底价下调20%至2439.20万元,持续推进资产处置。

而永和智控的黯然退场,恰是民营医疗行业寒意蔓延下的一个鲜活注脚。 

第三次筹划易主告败

永和智控创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省玉环市,2016年4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营水暖管件、阀门等以及其他流体控制设备及配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2019年,公司拓展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等医疗业务,后又通过增资扩股涉足光伏产业,拥有阀门、医疗、光伏三大产业。2020年,永和智控以8860万元收购达州医科95%股权,以1.08亿元收购昆明医科100%股权。2021年,公司又收购了凉山高新和参股公司西安医科。

彼时,公司对外描绘的蓝图清晰明确:以三甲标准建设肿瘤专科,通过“重资产+轻运营”模式实现快速复制。

然而蓝图与现实存在显著落差,2024年,仅达州、昆明两家医院便计提商誉减值合计6918万元,旗下所有医疗资产均未完成业绩承诺。此次挂牌转让的昆明医科,经营状况同样不佳——2024年全年亏损496.75万元,2025年1月至7月延续亏损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157.78万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659.48万元。

2024年,公司就因“折旧与人工成本高”亏损,未形成连锁化优势,2024年医疗业务收入占比仅14.39%,旗下4家肿瘤医院未形成规模效应,2025年上半年因“折旧与人工成本高”继续亏损。

今年8月5日,永和智控控制权变更事宜曾引发市场关注——公司控股股东曹德莅与杭州润锋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3.2亿元转让8%公司股份并委托表决权,交易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孙荣祥。

然而这份重组蓝图未能落地,因杭州润锋未按约定支付2000.15万元首期款,这场控制权变更仅时隔7日便在8月12日宣告终止。

11月19日,永和智控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挂牌转让泰兴普乐51%股权及公司对泰兴普乐的全部债权,挂牌价格为人民币3049万元。然而,截至公告期满,无意向受让方报名参与投资。

11月20日晚间,永和智控公告显示,鉴于首次公开挂牌公示期内未能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公司持续推进第二次挂牌转让。本次挂牌价格在首次挂牌价格基础上下调20%,挂牌转让底价为2439.20万元。

曹德莅自2019年任永和智控实控人后,此次系其第三次筹划易主告败。

10月30日晚间,永和智控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曹德莅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了45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46%,占公司总股本的1.01%,实控人持股仅9.65%且部分股份被质押冻结情况下,公司依旧面临治理动荡风险。 

挂牌转让昆明医科100%股权

控制权交易落空后,永和智控迅速转向资产处置以缓解经营压力,开启“卖资产”模式。业绩端的承压则进一步凸显转型紧迫性,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下滑7.25%;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录得-6046.25万元、-5293.76万元,盈利能力亟待改善。

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90亿元、9.48亿元和8.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4.19%和-13.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18.67万元、-1.56亿元和-2.97亿元,同比下滑240.16%、496.13%和90.42%。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水平从2021年的28.34%持续下跌至2024年的13.55%,2025年三季度稍有回升,但17.26%但仍显著低于22.64%的行业均值。

11月24日,永和智控发布公告,关于公开挂牌转让公司全资孙公司昆明医科肿瘤医院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进展情况。公司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并授权董事长或其代理人负责具体实施该事项。

公告中提示,本次交易存在成功与否的风险,最终交易对方和价格尚不确定,可能会出现降价无人摘牌的情况。

潜在买家亦顾虑重重:肿瘤专科对大型影像设备和资深医师团队依赖度高,昆明医科现有直线加速器为入门级机型,与省内三甲差距明显;加之医保支付收紧,肿瘤外转患者回流公立医院,民营机构获客成本陡增。

医院是重资产行业,尤其肿瘤专科医院需要的成本更高。根据太平洋证券发布的数据,国内肿瘤医院的单院平均资产为7.17亿元,单院平均万元以上设备投入为2.26亿元,单院平均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均显著高于其他专科医院。

更宏观的视角看,永和智控的“滑铁卢”并非孤例。过去五年,逾二十家A股制造业公司跨界办医,多以“专科连锁”为故事核心,如今超过六成选择退出或收缩。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1247家民营医院关闭,其中包括37家三级医院,平均每天近7家民营医院倒闭。

回归阀门主业的永和智控,能否重拾增长仍待观察。资本市场亦对公司作出反应。11月24日,永和智控触及涨停,涨停价6.19元,涨幅9.95%,总市值27.59亿元,流通市值26.92亿元。(思维财经出品)■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并购热中的冷风:永和智控跨界医疗黯然落幕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