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白菜到抢辣椒,对“免费谣言”不能止于辟谣 |新京报快评


▲周某某散布“免费摘辣椒”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图/南方日报▲周某某散布“免费摘辣椒”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图/南方日报

“陕西省西安市某辣椒园庄主提供千亩辣椒免费采摘!”又一则“免费”谣言在网上兴风作浪。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该谣言视频在某网络平台迅速传播,致使不明真相的网友蜂拥而至,涌入农田采摘辣椒,造成农户经济损失惨重,当地治安秩序受到严重扰乱。该视频发布者周某某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故意编造、散布相关谣言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在互联网时代,一条看似诱人的消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关注。于是,打着“免费”幌子的谣言,似乎成了流量密码。此前,一则“免费采摘白菜”的谣言,导致内蒙古赤峰一片菜地遭众人哄抢。从造谣者、传谣者到抢菜者,多方均被追责。

同类闹剧在不同地域接连上演,造谣者的“小心思”是值得警惕的。“免费采摘”类谣言,利用公众的趋利和从众心理,往往传播快、跟风者多,追责难度大,符合“低成本造谣、高流量收益、低风险追责”的畸形逻辑。造谣者自然会“乐此不疲”。

但从“免费采摘白菜”事件中多人被追责,到此次“免费摘辣椒”造谣者被罚,都已说明,所谓“免费”从来不是侵占他人财产的借口,法治社会里没有“法不责众”的例外,造谣者也终究会被揪出来接受惩处。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谣言,都可能转化为现实中对个体或者特定群体的伤害,而造谣、信谣一旦成为一种风气,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准则都将受到冲击,由此破坏的是社会公众的生活环境。

其实,仔细想想,造谣者编织出的往往是一个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的故事,以此诱导人们转发、扩散,博取流量。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面对“天上掉馅饼”的消息,还是需要多一份审慎与质疑,增强辨别能力。

当然,谣言止于智者,更应止于制度。公安机关对造谣者依法严惩,对谣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持“及时出手”的打击态势;平台方切实承担起内容审核的责任,及时识别、拦截和辟谣,多方合力,才能让谣言没有可乘之机。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从抢白菜到抢辣椒,对“免费谣言”不能止于辟谣 |新京报快评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