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投顾合同才发现条款”辣手”?上海老股民分享29800元维权实录
“签合同辰光讲得花好稻好,结果发现全是坑!”上海徐汇区的老股民张建国(化名)提起去年那段经历,至今还气得直摇头。他在某持牌投顾机构购买了29800元的”金股服务”,结果发现合同里暗藏多项不合理条款,最终通过正规渠道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一、”稳赚不赔”背后的文字游戏
2022年3月,张师傅在某财经直播间看到”首席分析师免费诊股”的广告,扫码加入了一个200多人的股票交流群。”群里天天晒盈利截图,老师推荐的票确实涨得蛮好。”在助理反复推荐下,他最终购买了29800元的”至尊VIP服务”。
签合同时,投顾经理信誓旦旦承诺:”三个月内收益率达不到30%全额退款”。但细心的张师傅事后发现,合同细则里竟写着”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服务开始后不予退费”等条款。”这不明摆着’挖坑’嘛!”他懊恼地说。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这些”套路条款”要当心
通过梳理近年类似案例,我们发现投顾服务合同中常见以下问题:
-
责任不对等条款
- 客户违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机构违约仅退还部分服务费
-
模糊化承诺
- “大概率获利””历史业绩优异”等诱导性表述
- 将投资建议包装成”确定性机会”
-
退费障碍设置
- 规定3-7天”冷静期”,但签约时故意不提示
- 要求提供”不可能完成的”举证材料
“他们给我的合同有十几页纸,关键条款都用小字印刷,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明白。”深圳的周女士(化名)遭遇类似情况后,通过专业指导成功退回5.8万元服务费。
三、维权路上的三大关键点
张师傅的退费经历颇具参考价值:
-
完整保存证据链
- 留存所有聊天记录、通话录音
- 标注合同中的问题条款
- 收集夸大宣传的图文证据
-
选择正确申诉渠道
- 向行业协会提交书面材料
- 通过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申请调解
-
把握协商时机
- 利用机构季度考核等时间节点
- 采取”先协商后申诉”的分步策略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退款只用了11个工作日,比想象中顺利。”张师傅特别提醒,维权过程中要保持理性沟通,”嗓门大不如证据硬”。
四、防坑指南:签约前必做三件事
-
查资质
登录证券业协会官网核实投顾资格(输入机构名称即可查询) -
读条款
重点查看:- 退费规则
- 违约责任
- 争议解决方式
-
留凭证
要求销售人员对口头承诺进行书面确认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要是多个心眼,也不至于费这个周折。”张师傅的感慨道出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声。
重要提醒:
若您近年因类似情况遭受损失,建议及时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权益。专业团队可协助梳理证据、制定维权方案,大幅提高成功几率。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注:文中案例经当事人授权发布,具体处理时效因案而异。投资有风险,选择服务机构需谨慎。)